图为湖北省随州市华夏博物馆副馆长在讲解擂鼓墩2号墓编钟(36件编钟)出土经过。(周建平摄)
本报讯(记者陈青通讯员褚楚许婧)五一小长假,宁波市民有眼福了!4月28日起,“诸侯的礼乐——来自周王朝曾国的青铜瑰宝”将在宁波博物馆一楼东特展厅展出,157件来自两周时期湖北随州出土噩、曾两国的代表性青铜器,包括礼器、乐器和兵器等,将为甬城观众勾勒出一幅周王朝时期诸侯国的礼乐篇章。展览将持续至7月16日。
体会中国青铜时代的礼乐文明
中国素被誉为“礼乐之邦”,“礼乐”一直是古代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象征。以青铜器为代表的礼乐器系统,是人们礼仪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始封于西周时期的姬姓诸侯国曾国,在文献中少有记载。随着近年来的考古发现,2000多年前的曾国,其地域范围就在随枣走廊一带,并从西周早期建国经过春秋至战国,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种类齐全、璀璨夺目的青铜瑰宝,并以其历史价值之深、艺术价值之美、科学价值之高,被誉为“青铜器王国”。
曾国之谜尚未完全破解之时,在这片神奇的随枣走廊之地又出现了西周早期噩国公室墓葬,此次展出羊子山墓出土的扉棱提梁卣、噩矦提梁卣等青铜器,规模大、等级高。
本次展览是宁波博物馆今年的重大展览之一,如此大规模的青铜器展览还是第一次。观众将从古代青铜器的文化魅力中,体会中国青铜时代的礼乐文明。
“甬”与编钟有关
“宁波的简称是甬,甬就是钟,甬钟是编钟的一种。因此,本次展览促进了两个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展览主办方之一、随州市华夏博物馆副馆长胡久洲首先介绍了36件曾国编钟,出自战国晚期擂鼓墩2号墓的编钟,比曾侯乙编钟时代要晚一点,是世界音乐考古史上的又一重大发现,并为研究古代礼乐制度以及青铜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全套编钟为战国时期曾侯祭祀或宴飨时使用的编钟,皆为甬钟。经专家测试,每件钟都为一钟双音,至今仍可演奏古今中外的乐曲,被称之为曾侯乙编钟的“姊妹钟”。它作为中国的文化使者,曾赴日本、英国等国展出。胡久洲说,编钟不仅有历史价值,还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唯一能发声、演奏的青铜乐器只有中国有。”
此次展出的另一套编钟——曾侯舆编钟出土于文峰塔墓地,上有铭文160余字,完整记录了关于西周早期曾国的始封以及吴楚之战,曾国庇护楚王之事。这与公元前506年“吴师入郢之役,楚王避险于随”的历史事件相应合。湖北随州文峰塔东周墓地被评为“2013年度中国考古学论坛六大新发现”和“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一场生僻字军团的攻坚战
进入展厅,博物馆方还特地为观众准备了可能遇到的生僻字读音展板,列出了看青铜器展览需要的知识点,分为地名、姓名、酒器、食器、水器、乐器、纹饰、车马器等。
青铜酒器种类繁多,有爵、斝(jiǎ)、觚(gū)、觯(zhì)、觥(gōng)、尊、卣(yǒu)、盉(hé)、方彝(yí)、缶(fǒu)等十几种之多,且形制与功用不尽相同。青铜酒器在每一个封建王朝都被统治阶级用来祭天祀祖、宴飨宾客、歌功颂德,待其死后,酒器又成为丧葬仪式中重要的礼器与主人同葬于墓中。
食器中,敦(duì)是用来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皿;鬲(lì)是炊粥器,是由新石器时代的陶鬲发展而来。簋(guǐ)是古代宴飨和祭祀时盛放饭食的器皿,常以偶数组合与奇数的列鼎配合使用。簠(fǔ)是青铜食器中比较重要的器皿,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稻、粱等饭食的器具。
观青铜器展实在称得上是一场生僻字军团的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