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讯(记者张立)“垃圾请分类”3月29日晚,在集士港镇文体广场锻炼身体的郑阿姨刚想把一个矿泉水瓶投进垃圾箱,却惊奇地发现眼前的垃圾箱不仅“颜值高”,还会发光发声。原来,这是集士港镇新投放的太阳能环保型垃圾箱,是该镇继更新各村公共垃圾箱和赠送村民家用垃圾分类桶后,在推行垃圾分类进村入户上的又一新手笔。
首批20个太阳能环保型垃圾箱放置在该镇文体广场、市民中心以及道路两旁。这几个垃圾箱环保又智能,当市民投放垃圾时会发出“垃圾请分类”的语音提示;垃圾箱能实时感应垃圾数量,当垃圾快满时就进行自动压缩;由于采用太阳能光伏清洁能源,箱体在晚上能发光提醒,还循环播放公益广告。
眼下,在海曙区,垃圾分类渐入人心。各镇(乡)、街道花力气,下资本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已经成为海曙追求绿色发展的真实写照。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海曙区有223个小区实行垃圾分类,覆盖了11.4万余户居民家庭,机关事业单位、中小学校实现了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同时,还有9家农贸市场以及天一广场、月湖盛园、和义大道等商圈也“引进”了垃圾分类。
王师傅是高塘菜场的保洁员,每天将菜场内的各类“剩菜剩叶”集中清理是他从去年开始新增的一项工作。“粗略计算,每天能收集2吨多的垃圾,到时有专人来回收,制成肥料用。”王师傅说这样处理垃圾很“高大上”,为此他一直觉得自己的工作一点也不“平凡”。
与此同时,海曙区每天有10辆垃圾回收车往返清运各类垃圾,其中有4辆厨余垃圾回收车从清晨一直忙到下午。“我们把菜场及各小区收集的厨余类垃圾统一直运到宁波开诚生态技术有限公司专门处理。”海曙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任海芳告诉记者,针对目前市民生活中产生的厨余,有害,可回收和其他四类垃圾,海曙区都有专门的处置方式。例如,其他垃圾由环卫部门收运至各个中转站压缩转运,最后送去填埋或者焚烧。有害垃圾则是由街道从居民处收集并运至暂存点,最后运到专业化处理工厂。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可回收垃圾,除了居民自行处置外,海曙区目前对接市供销社开发了一款名为“鸡毛换糖”的APP软件,居民可通过该APP“变卖”垃圾攒积分换钱换物,而且有专人上门回收垃圾。
做好垃圾前段收集是保障垃圾中间运输和终端处理正常运转的“齿轮”。据悉,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在海曙开展有近4个年头,目前白云、鼓楼、月湖和江厦四个街道已实现了居住小区垃圾分类全覆盖。经过几年的探索,海曙先后亮出了垃圾分类讲师团、“绿色存折”,“一户一码”,第三方考核等各项创意,社会参与率提升显著。“垃圾分类作为一项巨大的社会民生工程,除了政府出力外,还要让民间力量登台唱戏。”任海芳说,下一步,正打算引进社会组织或企业补位垃圾分类的前段角色,并植入智能化,互联网等流行元素,让垃圾分类成为每一位海曙人的环保“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