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浙海关旧址博物馆内景。 (周建平摄)
本报讯(记者姬联锋)“宁波自唐朝置州开埠至今,始终通过港口通达天下,连接四海,这可以从历朝历代在宁波设立的海关性质的管理机构证明这一点,比如五代时期就有博易物,宋代有市舶司,而清朝设立的浙海关,遗址至今还在。”文博馆员符映红昨天向记者介绍。
昨天记者来到位于江北区中马路542号的浙海关旧址博物馆,博物馆所在的三层砖木结构小楼是江北岸近代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栋楼是浙海关税务司的办公楼之一,建于1861年,建筑总面积1067.8平方米。这栋楼对面就是码头。站在二楼的阳台,望着宽阔的甬江江面,可以想见这里当年帆船林立的场景。
报关厅在一个不起眼的小房间里,100多年前,浙海关商船进出口的通关手续,就是在这里办理的。记者看到,在这个被还原的报关厅场景中,装着铁栅栏的柜台内,双人写字台上,中西办公用具泾渭分明:砚台、算盘、票箱和一架老式的英文打字机。后面的柜台上,除了那个年代的黑白相片,还陈列着中式的线装账本、木质钱箱和西式的柜灯。
符映红介绍了浙海关的由来。她说,五代和吴越时期,吴越王在明州等港口设博易物,允许南北贸易,这是宁波历史上具有海关性质的管理机构的萌芽。宋朝建立后设立了市舶司,对海港贸易开征关税,这是海关的雏形。
1685年,清政府在沿海的漳州、广州、宁波、上海设立海关,分别称为闽海关、粤海关、浙海关、江海关,正式取代市舶司。浙海关成为当时清王朝在中国最早设立的四个海关之一。1842年,根据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列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的宁波正式对外开埠通商。英国等14个国家设领事馆于宁波江北岸。1855年,英国驻宁波领事馆向宁绍台道提出建立新式海关的要求。1861年5月,原浙海关所在地成为浙海关监督驻地,俗称“里关”,又在江北岸外滩设置浙海关税务司,建立浙海新关,专管出入宁波港的涉外关务,民众称为“洋关”。“洋关”建立后,即订立有关章程规定商船进口,由“新关”派员管押。浙海关主要业务是监督、征税、缉私和编制贸易统计。1861年太平军攻克宁波城后,改浙海关为“天宁关”,1941年,日军侵占宁波并“接收”浙海关。1948年,改组浙海关为江海关宁波分关。浙海关的历史就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