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海曙新闻网

集士港镇 古林镇 高桥镇 横街镇 鄞江镇 洞桥镇 章水镇 龙观乡 石碶街道 月湖街道 西门街道 江厦街道 南门街道 鼓楼街道 白云街道 望春街道 段塘街道

[宁波日报]郑仁菊夫妇:“妇唱夫随”编织草席

    2017年05月31日 09:06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图为郑仁菊夫妇在织席机前劳作。(孙勇陈朝霞摄)

  通讯员 孙勇 朱渊

  本报记者陈朝霞

  立夏后,天气渐热。一大早,海曙区古林镇仲一村村民郑仁菊家中就弥漫开蔺草的清香。在木制的手工织席机前,分麻、吊麻、提筘、穿草、压筘……老两口配合默契。几十年的光阴,他们大多在织席机前度过,用生命的经纬线,“织”出光滑紧实的黄古林草席,也“织”出安稳幸福的生活。

  13岁起就和姐姐搭档做草席,65岁的郑仁菊和草席打了52年的交道,如今已是草席编织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67岁的王卫国“妇唱夫随”,和妻子郑仁菊搭配编席也有20多年时光。

  黄古林草席,曾名“宁席”“甬席”“明席”,手工编织而成,因产于浙东水乡古村——黄古林而得名。受气候、土壤与自然环境等客观条件限制,编席用的席草以黄古林一带所种植的品种质量最好,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郑仁菊在屋前种了一大片蔺草。草长得又密又高,风一吹过,绿浪滚滚。她每年秋天种草,次年7月收割。收割后的蔺草晒干捆好,整齐堆放备用。清晨空气湿润,便于草席编织。往往凌晨三四时,郑仁菊老两口就起床忙碌了。把芒草搓成麻线,整理清洁蔺草……随后,两人在织席机前坐定,开始织席。

  在简陋的工作室里,郑仁菊一边编着草席,一边给笔者介绍草席的手艺。一根席草要经过收割、翻晒、闷藏、插草、压筘等十几道工序,才能织就一张草席,这其中的辛苦只有编席人才知道。编席要两人搭配,筘的重量近10公斤,压筘是个力气活,王卫国担当此任,经验丰富的郑仁菊则负责插草。做一张席子要用一万根草,每次两根,插草5000次,压筘也要5000下。夫妻俩往往要清晨五六时起床干活,一直到晚上八九时才能休息,一天下来,也只能编出一张席子。长年的插草动作,让郑仁菊一度患上肩周炎。

  新鲜草席织完后,还要将其晾干,刷除毛屑,再用手掌用力推送,使草席更加致密。最后,将排露的“席筋”打结扣牢,一张成品草席才算大功告成。上好的草席结实耐用、冬暖夏凉。就算用了十几年,也只是慢慢变黄,不会腐烂。

  20世纪80年代初,仲一村几乎家家户户以编织草席为生,但现在全村还坚持手工做席的只剩下不足10户人家。“现在每张手工草席大概卖400元,要做整整一天工,年轻人吃不了这种苦。”郑仁菊说,他们夫妻俩一年靠此收入不多,却总是放不下这门手艺。

  相较于机器制席,手工编织的白麻筋草席筋细草匀,紧实耐用,不怕水,不容易生虫,使用得当,一张席子可以用上二三十年,且睡上去不会有刺刺的感觉。这些特点让产量不多的手工草席倍受青睐,不少远在日本、美国的华侨,要托海曙的亲友代购草编席,对远离故土的他们来说,散发着淡淡草香味的席子,就是儿时的记忆、故乡的味道。

本文来源: 宁波日报 责任编辑: 沙燚杉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海曙新闻

更多
  • 海曙新闻第784期
  • 海曙新闻第783期
  • 海曙新闻第782期
  • 海曙新闻第781期

图片海曙

更多
  • 浪漫满地
  • 樱花如雪
  • 雨中鼓楼沿
  • 满园春色
  • 静美月湖秋
  • 雨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