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戴森豪斯”体验“全息健身”。 (徐展新陈一超摄)
近年来,“全民运动”成为热点词汇,体育赛事风起云涌,健身房遍地开花,“秀身材”“秀装备”“秀运动成绩”成为社交平台上的主旋律。甬城的创业者和普通市民也参与其中,通过运动改善体质、创造财富、充实生活——
本报记者徐展新
实习生 郭莹璐
“全民运动”激活百亿市场
近年来,我国健身产业迎来爆发期,健身房数量和健身人群持续增加。《2017-2022年中国健身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成规模健身房数量约10000家,小规模健身工作室超过20000家,总营业额超过200亿元;健身卡持有者约1500万人,缴纳年费超过300亿元。
这股“运动风”也吹进了甬城。2016年11月,宁波成为全国首批健康城市试点市,为全民运动的普及打入一剂强心针。今年4月,宁波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针对“健康宁波”建设状况进行调研分析。调研结果显示,64.04%的市民认为锻炼身体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锻炼强度的变化会大幅影响健康状况。
然而,与上海、杭州等周边城市相比,宁波的健身产业以及相关健康消费产业的基础相对薄弱,市场潜力有待挖掘。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宁波市民尚未养成健身习惯,仅有13.48%的市民每周平均锻炼时间超过6小时。业内人士表示,除政府部门加强引导外,各类健身机构和商业综合体也应主动调整,通过创新营销模式、丰富活动形式调动市民运动的积极性。
传统健身房长出“新枝”
在“百度地图”的搜索栏里输入“宁波健身”后,出现了近2000家定位不同、价格各异的健身房。在健身教练方强看来,数量激增并非好事:“传统健身房的数量趋于饱和、经营模式略显单一,购买年卡的消费者的健身频率很低。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购买劣质器材、捆绑销售、卷钱逃跑等恶性事件频发,让具备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的市民望而却步。”
为了突破困局,一批有创新意识的创业者积极投身健身产业,为“老树”插上“新枝”。
今年5月,宁波财富中心出现了一张“新面孔”——宁波首家全息健身房“戴森豪斯”正式开业。“与传统健身房相比,我们的占地面积较小,但设备更先进、课程收费更高,主要客户是有良好经济基础的都市白领、企业家或其他领域的成功人士。”总经理陈一超告诉笔者,“戴森豪斯”引进了由中国人开发设计的全息健身系统,在地板和墙壁上安装LED屏,可以通过图案、灯光的变换引导学员做动作。在这里,健身的价值不再局限于强身健体,还可以愉悦身心、舒缓压力。
手握资金的企业家玩起了高科技,几位退伍军人则另辟蹊径,从“安全反恐”的角度打破健身锻炼的固有模式。每天晚上,由赵教官带领的教官团队会在利时奥莱4层的C4军体特训基地等候学员,进行数小时的严苛训练。“我们的课程划分为三大块,包括环境预判、逃脱和防身格斗。对我而言,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升才是教学目的。”赵教官说。
高品质往往和高价格、高门槛并存。“戴森豪斯”的全息课程每小时收费200元,私教课程每小时收费高达380元;C4军体特训基地的单节课程价格也在50元至200元之间。“目前,中高端健身机构还处于摸索、生长阶段。大部分市民更愿意选择价格低廉的传统健身房,或选择户外健身。”陈一超说。
“商体融合”牵动周边产业
4月16日,苏子和他的“跑友”来到江北区荪湖,参加宁波山地马拉松赛的半程赛。鸣枪前,苏子麻利地穿上运动装和专业跑鞋,戴上护膝和测试心率的腕带。据了解,这一身装备要花费数千元。“大众体育赛事里有着满满的商机。运动品牌可以借此推广专业的运动装备,旅游景点则借此提升影响力。”曾在北京某体育公司任职的小崔说。
宁波各大商业综合体也借势发力,在春夏之交组织户外集体活动,通过“商体融合”刺激消费。鄞州万达先后组织“百人夜跑”和“千人瑜伽”;利时奥莱也推出了公益骑行活动,组织数百位参与者完成1小时骑行。“虽然活动本身没有收益,但活动带来了大量客流,有助于商场业绩的提升。”利时奥莱总经理王象跳告诉笔者,此次骑行活动前后,商场的日客流量达2.9万人次,日销售额突破100万元。
宁波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调研结果显示,70.79%的市民每月在体育锻炼方面的平均花费低于100元,超过83%的市民选择在公园、街道等免费场所进行体育锻炼。以Keep、悦跑圈、咕咚为代表的免费健身运动软件成为协助体育锻炼的最佳工具。截至今年5月,Keep的注册用户总量已达8000万人。“健身运动软件的普及推动‘全民运动’从构想转变为现实。”小崔说,“空间封闭、容量有限的健身房已经成长为300亿元的庞大产业,不受束缚的室外空间意味着更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