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讯(记者朱尹莹通讯员何一洲)“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这是《悠悠青蒿情》在参加全省曲艺新作大赛时,获得的一致好评。在全省各地曲艺荟萃的比赛中,海曙能以四明南词的表演形式脱颖而出,实属不易。日前,记者采访了这部作品的作词、宁波音乐家协会主席陈民宪。
一个月前还在海曙区文化馆内排练时,《悠悠青蒿情》就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并不是四明南词的传统曲目,而是根据真实事件创作的作品,其中以凝练的笔墨讲诉了屠呦呦悬壶济世、不为名利的大医精神和报效祖国、造福人类的崇高情怀。同时,创新性地改变了四明南词传统的一桌两椅两位表演者的表演形式,将演绎阵容扩大到八人伴奏、两人主演,更具观赏性。
这个作品,短短400余字,陈民宪写了整整一个月。“屠呦呦为人比较低调,即便是获得诺贝尔奖以后,对她的生平事迹,描述的也不多,更别提细节了。”为了让作品更接地气,而不是一味地高歌颂德,陈民宪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将《屠呦呦传》仔仔细细地看了三遍,揣摩这个人物。“当关于屠呦呦事迹的一个个片段完整地浮现在我脑海里,我准备动笔了。”
有别于一般的曲艺,四明南词有着严格的韵律,对字数也有严格的限制,同时要富有文采。“宁波曲艺界有一种形象的说法:南词唱华堂,评话进茶坊,走书下农庄。说明四明南词辞藻华丽典雅、曲调繁复优美。”陈民宪反反复复地推敲作品的每个字词,光稿纸就写了几十页。“不能过于直白,失去南词的美感,也不能太晦涩,与观众形不成共鸣。”
花费心血的创作,得到的必然是掌声和鼓励。在全省曲艺新作大赛上,评委专家如此评价:这个作品唱词文雅,有血有肉、激情澎湃,既保留四明南词的基础曲调,又在曲式与配器上有所创新,表演的演员青春气息浓郁,充满时代韵味。
其实,何止《悠悠青蒿情》,近年来,海曙文艺创作百花园中争奇斗艳,累累硕果令人惊叹。据统计,海曙目前共创作各类精品文艺作品300余件,获全国、省、市各类常设性奖项80余件。
海曙区没有自己的专业院团和专业团队,经费投入不多,为何文艺精品创作屡获佳绩?海曙区文化部门负责人认为主要得益于“接地气”的创作理念和“敞开门”的办文化机制,即始终坚持本土、立足原创的文艺精品创作思路和“党委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充分发挥社会民间资本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