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海曙新闻网

集士港镇 古林镇 高桥镇 横街镇 鄞江镇 洞桥镇 章水镇 龙观乡 石碶街道 月湖街道 西门街道 江厦街道 南门街道 鼓楼街道 白云街道 望春街道 段塘街道

她曾是“海绵城市”利器

    2017年06月23日 08:43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海曙新闻网记者朱尹莹

  水利兴则天下定、仓廪实、百业兴。古时的宁波城,围绕着日月双湖,是这样一个水系发达的“水上威尼斯”:域内江海互通、舟楫往来,河网密布。“水虽善利万物而不争,却又桀骜不驯,宁波人对水的认识、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从未停止过。”自1996年就致力于运河文化研究和保护的杨古城,对此深有感悟,他也记不清,有多少次在水则碑旁边讲诉它的故事。

  水则,中国古代的水尺,又叫水志。水则碑位于月湖边,大小两块,宽一米,长两米,背向而立,都刻有“平”字,中有小缝,立于水中。“700多年前的南宋,我们的先人只用‘水则碑’显出威力,在城市抗洪中立了大功。”周东旭热衷于对宁波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早在10年前,他就理顺了水则碑的历史故事,形成文字发表于水利相关刊物。

  故事发生在南宋淳祐二年(1242)的夏天,大雨连续下了两个月,还不见得要停。雨水漫过了踏步石,渐渐地开始登堂入室了。对于这位无法拒绝的不速之客,官府百姓心急如焚,望水兴叹。郡守陈垲勤政躬行,实地查看,想出一个奇招:置一块平水尺在河里,老陈每天现场查验,衣带渐宽,已然一丝不苟观察洪水和石碑,依水位涨落变化,掌握开闭闸的准确时间和火候。

  几年后的宝祐年间(1253-1258),当时的丞相吴潜来治理明州城,用了三年的时候修复了城内的一些水利工程,并且亲自写了个“平”字,心气平和,事理通达,吴潜让人把字刻在石碑上,插在平桥河里,作为水则碑。这项成果,在当时被全国奉为“治水”的宝贵经验。

  水则碑的奇效,也见证了当时宁波城的排水功能。当时,服务于宁波城排水利器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位于东门口的“三喉”,即水、食、气三喉。全祖望有《重复三喉水道议》:四明洞天东七十峰之水,趋于它山。其支流会于桃源,引流入城,潴为日、月双湖。双湖之外,支流甚多,皆湖之所酾也。防旱泄潦,旁通市河,内有水喉、食喉、气喉三闸,以泄于江。按照全翁的说法,三喉的排水主要排入奉化江。另外一个就位于现在的保丰碶,排水于姚江。

  “在宁波现存的古建筑院落里,我们可以看到,屋檐下,院子的角落里,会有一块石板刻上金钱纹,下面是空的,这就是宁波住宅的排水出口。”周东旭说,靠着水则碑的水位预判,和完善的排水体系,当时的宁波城成为当之无愧的“海绵城市”。

本文来源: 海曙新闻网 责任编辑: 朱尹莹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海曙新闻

更多
  • 海曙新闻第791期
  • 海曙新闻第790期
  • 海曙新闻第789期
  • 海曙新闻第788期

图片海曙

更多
  • 鸟瞰鄞江镇
  • 水秀古林
  • 川行石碶
  • 新绿章水
  • 朱栏洞桥
  • 通途集士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