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好社团成立现场。(王瑾琛陈朝霞摄)
白云街道工作人员垃圾分类后堆肥。
本报记者 陈朝霞
海曙记者站张黎升通讯员王瑾琛
近日,海曙区白云街道云乐社区社工陈亚杰带领工人来到结对的盲人张兰夫妻家里,免费安装煤气报警器和烟感器,让依靠触觉、嗅觉烧饭、炒菜,在用电、用火方面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的夫妻俩放下了多年的担忧,不住地表达感激之情。
这是白云街道今年“开门听民声”活动启动的十件民生实事之一——街居“幸福清单”行动中完成的群众急需协调解决民生事项中的一件。截至目前,街道已经完成“幸福清单”事项68件。
从2013年开始,白云街道积极探索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开门议事模式,在每年开年之时“开门听民声”,征集民意确定街道一年的民生实事工程,名副其实地解决辖区居民群众最迫切、最关注、最期盼的民生事项,至今实施51项民生实事工程,内容涵盖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公共安全、党群服务等方面。
“民生无小事。民生实事由群众确定,实施方案由群众参与,过程由群众监督,结果由群众评议,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一个个‘民生服务圈’,这是街道探索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的有益尝试。事实证明,‘开门听民声’已成为街道的民心工程,较好地促进了街道民生服务事项的提质增效。”白云街道党工委书记郁建军表示。
年年有创新——
构筑立体式基层治理品牌
“街道五年‘开门听民声’之路,是一条不断发展创新之路。”白云街道相关负责人回顾,2013年年初,街道在新浪、腾讯等官方微博上,公开听群众意见、晒民生实事、评干部绩效,吸引了万名网友参与,收到几百条评论和近百条居民书面意见建议。“可以说,‘开门听民声’启动伊始,就开启了一个畅通民情民意的‘微循环’,奠定了这一品牌集民智、汇民力、解民忧的基础。”
2014年,白云街道以一份特别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启了当年的“开门听民声”活动。街道还通过电话回访、基层走访、座谈交流、网络调查等形式,征集群众对街道服务工作的评价与诉求,找出街道服务“短板”,并同步做出整改。“当年,街道启动民情观测站,由辖区内20名社会组织骨干、党员代表、人大代表、专家学者担纲首批民情观测员。”该负责人介绍,政府能否真实、及时地掌握民情信息,关键在于前沿的观察力和信息渠道的畅通,民情观测员收集民情舆论并进一步分析,真正实现“开门听民声”察民情、晓民意、解民难、聚民心的目的。
2015年“开门听民声”活动确定的民生实事全部来自居民的日常需求,这与当年白云街道借助“云服务”平台密不可分。“‘云服务’是街道自主研发的信息管理平台,不仅实现了街道楼道、房屋、住户信息全覆盖,更汇总了辖区各类民情信息。运用平台上‘大数据’分析,锁定群众关心的亟待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民生实事工程有的放矢,让‘开门听民声’更紧贴民生。”该负责人介绍。
2016年,白云街道“开门听民声”活动首次尝试项目型“参与式预算”方式,新设总额约20万元、单个项目预算金额不超过5万元的民生实事工程专用“基金池”,不仅让居民代表自己投票选出当年十件民生实事工程,而且让居民决定“基金池”内资金的使用方式。“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项目建设资金交给群众决定,使预算编制更加公开、民主、透明。”该负责人表示。
今年,白云街道采用全新的线上线下随时参与跟进的O2O互动参与型模式。在当天的“开门听民声”活动现场,每个社区配备的一位体验员通过微信“直播”,让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就能投票决定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民生实事工程。“直播公开透明接地气,进一步拓展了政府民生服务的信息供给渠道和居民参与渠道,更好地促进了民众民生需求与政府民生服务供给的匹配和对接。”当天观看“直播”的网友叫好声一片。
五年来,白云街道“开门听民声”活动方式年年有新意,形成多元主体、多维角度、多个层面的立体式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并焕发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件件有落实——
走出“白云特色”为民服务之路
创立“恒爱公益编织站”、改造联丰菜场、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缓解停车难题、升级街道人大联络站,建立社区安全协会、打造街道“公益超市”、建立社区微型消防站……五年来,依托“开门听民声”,白云街道以需求为导向,整合辖区资源,升级服务方式,让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实事件件得到圆满完成,走出了具有“白云特色”的为民服务和社会治理之路。
2013年,白云街道牡丹社区建立了“恒爱公益编织站”并获得中央财政资助35万元,这个全国首家恒爱公益编织站为困难人员提供非正规就业岗位,以编织毛衣等手工艺品的方式进行捐赠和销售,成为街道“响当当”的公益品牌。至今,编织站为市聋哑学校、甘肃会宁、余姚台风受灾儿童、海曙失独老人、北仑孤寡老人、俄罗斯困难儿童等送出毛衣3000余件、毛线帽子1000余顶、拖鞋3000余双。
“开门听民声”还关注一直困扰着城区老小区居民的停车难题。2013年,街道联合沁水丽庭小区物业,有序掌握车主出行规律,通过错时停车等精细化管理措施,优化停车布局,让有限的小区停车空间发挥最大效用。2015年,针对安丰小区有1000多辆私家车、只有300多个停车位的矛盾,开启小区停车位改造工程,半年新增停车位521个,不仅基本解决了停车难题,还留出了4米宽的消防通道,改变了以往小区绿化带被停占损坏,车棚、车库前甚至消防通道也停满车的乱象,群众拍手叫好。
作为我市首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街道,白云街道从2013年启动垃圾分类工作至今,这一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在全市率先采用第三方开袋检查,率先实行垃圾分类“一户一码”项目,成立全市首个垃圾分类社会组织……截至2016年12月底,组建了21支志愿者队伍,实现街道所有小区垃圾分类全覆盖,涉及2万余户居民,小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100%。
助老帮困是白云街道“开门听民声”完成的又一项重点工作。白云街道2014年建成安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15年建成安泰社区居家养老站点,2016年新建成联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整合政府、社区、社会三方力量,为辖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文体娱乐等丰富的居家养老服务,帮助老年人实现家门口养老。同时,2015年建成牡丹社区阳光家园(助残)服务中心、云乐社区残疾人日托中心和残疾人阳光家园,为辖区残疾人提供急需的日间照料、劳动技能培训、生活技能学习、身体康复锻炼、家长心理疏导等服务。
白云街道倾力为民办实事,让“开门听民声”赢得了民心,辖区居民幸福感日益增强。居住在安丰社区90岁的胡瀚荣老先生对自己生活的街道和社区赞不绝口:“白云就像一个大家庭,让我们时刻感受到真情流淌,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