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讯(记者张立 通讯员顾东栋)“有没有树荫,温差起码有5摄氏度。”7月21日下午,记者拿着温度计在海曙城区的一处树荫处做了个小实验:烈日暴晒下户外温度直逼38摄氏度,但在树荫下,温度计的刻度回落到了33摄氏度,明显的温差加上绿荫遮阳,让路人纷纷选择在大树下行走。
而在海曙区绿化办的相关负责人孙立军眼里,如果树荫浓密加之周围通风条件好,最大温差可以达到10摄氏度。“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孙立军还翻出了一个数据,显示一棵大树昼夜的调温效果相当于10台空调机工作20小时,绿荫的降温效果不言而喻。
高温酷暑,树荫成了城市的遮阳伞。据悉,海曙区目前有望京路、长春路、镇明路、灵桥路、永丰路等数条绿荫大道,此外还有三支街、县学街、西河街、呼童街等多条绿荫小道。得益于两旁长势良好的绿树,行人路过这些街道不用担心头顶烈日,一把把天然遮阳伞成为了最佳的纳凉帮手。
就绿荫降温的原理,孙立军解释,因为树叶具有光合作用,烈日下,树叶不仅会反射太阳光,还会吸收相应的热量,有树阴的地方地表温度才会相对较低。
作为海曙的一条绿荫大道,镇明路两旁的黄山栾树树冠茂盛,彼此几乎连接形成一把大伞罩着整条街也为行人撑起一片绿荫。“阳光这么猛,但行走在树荫下,感觉还是蛮清凉的。”路人吴女士直言在炎炎夏季,城市多一些绿荫就如给市民多一份清凉。深有同感的还有不少在月湖公园内休息的几位老人,他们习惯于在树荫下的凉亭里聊天、娱乐。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海曙区多年的城市绿化行动。
土地资源有限的海曙城区,一直以来都在绿化工作上打好精细化招牌。每年,海曙区会在原有绿量的基础上,实施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和公园绿地的绿化提质工程,增加大乔木,科学修剪,新建或改造一批绿化景观。除了绿荫大道,海曙近年来还通过垂直绿化方式打造了12个绿色公厕。同时,运用见缝插绿、应绿尽绿,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庭院的绿化覆盖率和叶面积系数。据悉,区划调整后,海曙的城市绿地面积由原先的710.05公顷增至810.74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41.41%,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0.61平方米。
当然,随着城市发展和重大民生工程项目的推进实施,部分绿树难免面临迁移的实际问题。海曙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遇重大民生工程需要移植树木,城管部门会和施工方多次沟通,达成最优化的方案,减少对树木的影响,尽量为市民留下一片绿意。“在移植过程中,我们也会科学施策,大树被统一种植在苗圃区,待工程完成后再视情回种。”该负责人表示,绿化部门也会充分利用绿化空间,适当补植大树,让绿地发挥好调节气温的有益作用。
城市绿荫是一项惠民实事。海曙区也将从多方入手,进行立体绿化,并借脑城市规划方面的专家,提高林木覆盖率,使行道树的绿荫更加浓密,“如今,海曙的不少建筑都在尝试楼体绿化和屋顶绿化,还有一些小区围墙、栅栏处都爬满了爬山虎等植物,这些都是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缓解热岛效应的良策。”孙立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