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活在景宁县渤海镇的居民而言,如今打开窗户、走出家门迎来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新鲜感、愉悦感。小镇依托特有的滨湖优势、山水资源,在环境整治中建起一批“花园景点”,脏乱差的旧镇区变为处处是景的大花园。生活环境变好了,游客也成倍增加。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补齐小城镇生态环境的短板。2016年9月,省委、省政府谋划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计划用3年时间,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洁净小镇、活力小镇、风情小镇,使之成为人们向往的幸福家园。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建设具有诗画江南韵味的美丽城乡。这对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提出了更高要求。
截至今年6月底,浙江1191个小城镇已开工整治项目1.4万余个,完成投资589.38亿元,编制整治项目方案设计1.3万余个,省级卫生乡镇、市级卫生乡镇创建比例分别达29.33%、80.37%,整治“道乱占”问题点位7.3万余个,建立道路交通管理队伍590支,实施“上改下”整治1273公里,整治提升“低小散”问题企业(作坊)6388家。这场力度空前的环境革命,正在破解“千镇一面”的发展痛点,也让浙江千余小镇拥有更好未来。
目前,各地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已进入攻坚期。8月2日,记者来到浦江县檀溪镇,当地居民激动相告,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齐陈溪“重见天日”,30多年没修过的主路终于重修,老街装扮一新、正待来客。“更重要的是,通过整治,檀溪镇明确了打造休闲养生基地的发展方向。”镇党委书记柳钢明说。
去年以来,我省各地以规划为引领,以首批44个样本镇创建为载体,不断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一批代表性强、质量高的“样板”脱颖而出。浙北乾元古镇,美丽城镇串珠成链,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真切落地;浙西溪口镇,千年古镇焕然一新、特色彰显,“偃王故里”呼之欲出;浙中横店镇,匠心雕琢激活小镇灵魂,“影视之都”声名鹊起;诸暨枫桥镇,在整治中汇聚民智,建设和美家园……由外向内、层层深入的整治,孕育着新型城镇化的浙江蝶变。
整治中,基层智慧争相涌流,全民参与氛围浓厚。为让整治规划落地,更有针对性、有效性,嘉兴秀洲区首创驻镇规划师制度,聘请理念新、业务强的专业人士赴小城镇整治一线,与乡镇干部共同“作战”。建德探索实施“街长制”,管治小城镇乱象,成效显著。在义乌福田街道,“洋街长”受聘上路,及时纠正乱停车、乱占道、乱扔垃圾等行为。
环境整治带来美丽经济。省整治办负责人说,按计划,3年内我省小城镇整治项目将达2.3万余个,这对小城镇而言是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浙北的长兴画溪镇,以整治为契机,依托产业优势打造新能源小镇,力争在5年内创造10亿元产值。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与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长兴绿色崛起的一大利器。
如今,以省党代会精神为指引,浙江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向着“更加宜居、更有特色、更富活力”的目标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