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讯(记者张立 通讯员顾东栋)“每逢台风下雨,这里地势低就经常发大水。听说只要铺好了管道,大水就积不起来了,方便我们逛公园。”家住柳汀新村的吴大伯这几天逛马园公园总要到东门边上的排水管网建设现场走一遭。规模不算大的施工场面在吴大伯眼里却是一桩大事。
同样关注这个施工的还有海曙市政管理员臧玉前,他告诉记者,作为中心城区首个公园积水点的改造工作,海绵城市的建设元素贯彻其中。通过先对公园原有排水管网进行系统疏通、清理,再新建一根长100余米长的雨水管道,并就近接入常青路排水管道网络,这样一来,原先的积水就如被海绵吸收般实现“速干”。
眼下,海曙区不少城市改造提升工程都融入了海绵城市理念。“海绵功能讲究渗、滞、蓄、净、用、排,我们不少市政工程都有通过生态沟、绿色屋顶、下沉式蓄水池等绿色措施来实现这‘六字诀’。”海曙区城管局副局长童威表示,中心城区具有老小区多、部分区域地势低、排水网管老化等现状,排涝压力大,而海绵城市建设能够缓解“看海”困境,缓解城市用水紧张,改善生态环境。
作为海曙的首条示范路,马园路经过改造如今大变样。其实,马园路也是一条按照“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打造出的一条“海绵道路”。据介绍,整条马园路人行道都采用渗水功能强大的透水砖铺设。“每一块砖就相当于一块大海绵。雨水落到砖上可以很快渗下去,结果就是雨水不留在路面。”童威介绍,透水铺装今后还要继续推广到其他路段和城区广场。
在老小区雨污分流改造中,海绵城市理念一并进行。今年海曙开工的32个雨污分流小区除了完成修补管道、扩大管径、疏通内污管、更改排放路径等工序,还会个别新增地下蓄水池,小型提升井等“海绵构造”。“汪弄小区启动雨污分流时就会考虑设置一个提升井,方便小区排积水。”童威说。
如何在城区提高生态排水能力也是一道“海绵”课题。目前,海曙区准备在月湖公园和白云公园探索自然消化降水。正在整治中的月湖公园届时划分出15个汇水分区,还沿湖设置生态拦截沟、生态介质箱,截污净化雨水等,并通过地形的起伏汇留雨水,而流入月湖储存的雨水,可用于平时园区及周边的绿化灌溉。
海绵城市建设能明显提升城市的宜居质量,营造城市绿色生态空间。下一步海曙区将积极投入到海绵城市建设中,在一系列的城市改造提升中继续用好海绵体,让重“面子”更重“里子”的海绵城市建设与生态城市发展互相融通,最终惠及每一位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