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塘老街鸟瞰。(张仁健摄)
南塘老街店铺林立。(朱军备摄)
砖木楼、甬水桥、古戏台;梅龙镇、赵大有、枫林晚……踏着百年石板路,沿千载南塘河缓缓而行,走在南塘老街上,游人的脚步情不自禁地慢下来,观景、喝茶、购物;玩游戏、看戏文、品美食。
这里已成为集历史古迹、旅游观光、文化休闲、百年老店、民俗特色于一体的主题街区,宁波旅游休闲的新地标。
本报记者 朱军备
海曙记者站张黎升
实习生 朱一诺
南门三市,南塘河畔繁华地
南塘河是船行进入宁波城内的水路要道,也是漕粮船、官船进出宁波城的重要通道之一。用于浙东的水运和物资交换,还担负着送别行旅过客的历史重任。
南塘河是宁波的“母亲河”,从它山堰流淌下来的河水,养育着一城民众。这里是宁波古城的南廓,是闻名的“南门三市”的所在。
明代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确定:“南塾墟”逢农历初三、十三、廿三有市集,俗称“南门三市”。明朝沈明臣诗句“南塘路上百花娇,满面春风处处娆”,写出了当时的盛况。
到了民国,据《鄞县通志》记载,当时的“南门三市”胜过“西门八市”,城里人家办红白喜事,都到南门来买鸡鹅鸭和各种河海鲜。
南郊路,是整个南门集市的中心地带,商铺格局大多是前店后场,工场的楼上是店主的住舍。一河一街,特色显明。
从永善亭开始,两边街屋连甍接脊,蔚然成街市。南货店、杂货铺、酱园、酒肆等常年开张,还有剃头、铜匠、弹棉花、打铁、刻图章等小店即来即有,叫“坐贾”。一到市集日,近至西乡,远至余姚等地,小贩们挑着担子从四面八方赶来,叫“行商”。那时的南郊路,充满着南腔北调的商贩和前呼后拥的赶集人,热闹场景堪比《清明上河图》。
每逢集市,四乡八镇的农民都会挑着各种土特产来这里贩卖,临街的店铺以竹制品为主,有卖竹篮的,有做淘米箩的,还有出售竹蒸笼的。由于农贸产品品种齐全,由此形成了很多有特色的地名。比如南郊路和杨家桥巷附近就有鹅场跟、牛市等小弄堂。
后来,三市的手工作坊小店加入了合作社,从此热闹的集市逐渐消散。
这里也是历史上天台宗信徒朝圣的出发地,是宁波早期文化大族的聚居地。
袁氏大宅、关帝庙等大宅院尚在,官记酱园旧址、施茶的过街亭、沿河的客船埠头、南塘河上甬水桥等还在,共有七处文保点,这一带成为宁波八大街区之一,并且是唯一的江南水乡特有民居景观的历史街区。
当南京的秦淮河、苏州的平江路、成都的宽窄街、武汉的汉正街、上海的新天地......成为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趋之若鹜的时尚街区时,如何让静态的南郊路历史街区“活”起来?2009年起,宁波城旅公司开始策划在此进行文化提升规划和保护性开发。
南塘老街,时尚风雅今胜昔
2012年1月15日,南塘老街一期正式开街,300米长的石板街上,保留了许多民居大宅,并以宁波味道为特色,引入一副食品、赵大有糕点、宁海草湖食品、梅龙镇饭店和糕点等38家品牌店铺。
2015年9月26日,南塘老街二期再次闪亮开街。一期、二期合计出租店铺147家,开业140家,其中餐饮店铺106家、生活配套店铺40家。业态除了延续“宁波味道”外,还引入人文生活、时尚文创、休闲配套等。
城南书院、枫林晚书店、阅居精品酒店、宁波旅游之窗、南塘邮局、“猫的天空之城”等特色店铺,让南塘老街更有味道、更文艺范。
城南书院是宋代由“庆历五先生”之一的楼郁创办的,书院里一边教授一般官学要完成的读书识字的基础课程,同时在讲课之间,学者传播自己的学说。楼先生的门下,著名的学生有丰稷、舒亶、袁毂、罗适、汪锷等,日后个个了得。如今,城南书院正房作为书画展览、文房四宝销售的场所,偏房成为特色餐馆。
宁波旅游之窗,是宁波旅游服务平台和一日游集散地,已成为国际旅游交流中心。
抢占南塘老街商业先机的梅龙镇,生意红火。该店经理应君波说,餐馆主打百姓喜欢的宁波菜,价格亲民。双休日包厢需预订。糕饼现做现卖,其中宁波人做寿用的水晶油包,量多时也要提前预订。
“赵大有”店长徐明说,这里销售的糕团品种达160种,绿豆糕、状元饼、吉饼、油包、斧头包等销量较多,年营业额有200万元。
这里也是传统文化展示的窗口。每逢元宵、清明、七夕、中秋等节日,必举办相应的民俗活动。市民可体验挑货郎担、擦皮鞋、拉黄包车、看西洋镜......
这里也成为一些电视剧、网剧的取景点,拍摄婚纱的新人就更多了。
据南塘老街企划部张蕾介绍,在街区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吸引市民前来休闲,如夏季纳凉晚会,举办旅游集市等。每周五晚上,在仿古戏台上演甬剧、越剧、京剧折子戏;下半年,打算请走书艺人来唱宁波走书。下一步,电影家袁牧之的故居,将建成一个电影主题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