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50岁的花园村方店小区村民方文虎来说,“最多跑一次”是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
因方店小区整村拆建,包括他家在内的130多户村民都要进行地基审批。原先,办理这一审批手续必须跑到乡镇而且还得跑好几趟,如今,他只要带着户口本等材料到花园村便民服务中心去一趟就成。
这是方文虎的一次亲身体验,亦是浙江群众正在经历的办事方式变革。今年以来,东阳市花园村以“办事一般不出村”为目标,通过“建立一个平台、打造两支队伍、完善三张网络”,大力提升村民对“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获得感。现在,村民办理164项审批和服务事项都不必出村,95%的事项已经实现了群众“最多跑一次”。这看似不可思议的结果背后,到底发生了哪些实实在在的变化?
一个便民平台
足不出村能办事
“真心为我们老百姓着想,省了不少时间啦。”这是从事木材生意的张俊的心里话。近日,他前往花园村便民服务中心林产品开证窗口办理木材运输证,递交相关材料后,没多久就领到了运输证。
张俊告诉记者,像他这样的木材经营户,办理运输证是一件常事。换作以前,必须跑到市区办,来回一趟起码半天。“现在村便民服务中心开设办证窗口,可以直接在村里办证,省时又省力。”
一项权力的下放,改变的是数千群众的办事感受。据了解,花园村红木企业产业集聚,涉及办理相关证件的经营户数量庞大,2016年该村个体工商户达2827家。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东阳市林业局主动延伸服务,特别在花园村增设林产品开证窗口,让经营户足不出村就能办证。今年上半年,村里就办理了5000余项业务,大大促进了当地红木产业的发展。
如今,正在基层大力推进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又激发了花园村的探索热情。今年以来,村级便民服务中心以“办事一般不出村”为目标,设立综合业务受理窗口,专门受理要上报镇级以上审批的事项,同时,将民政、市场监管、供电等9方面办事事项纳入村便民服务中心,现在纳入花园村村级代办的事项已增加到164项,占所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事项的65%以上,其中可以在花园村直接办理的就有57项。
两支代办队伍
群众跑变干部跑
在村干部岗位上工作了近30年,花园村党委委员、村妇联主席厉丽香表示今年经历的变化够大。
“总共有近20项‘最多跑一次’事项在民政窗口办理。”厉丽香指着便民服务中心大厅上张贴的公示牌说。伴随着这164项事项的梳理公布,她的身份也从原先联系民政的村干部,转变为花园村方店小区的网格员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的代办员。
这“两员”,正是目前花园村为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着力打造的两支专门队伍。
这座位于浙江中部的村庄近年来发展迅猛,2017年区划调整后,花园村区域面积扩大至12平方公里,由原本10个自然村变为19个自然村,全村总人口超6万人。这么多人的事情怎么办才方便?村党委一班人从实际出发,将全村分成19个网格,设19名专职网格员、97名兼职网格员,这些网格员主要由各小区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组成,实现“群众动动嘴,干部去跑腿”,群众要办什么事,可以联系网格员了解能否代办、需要带什么材料等,不必多次跑便民服务中心。
花园村便民服务中心还培训了一支训练有素的代办员队伍。“专职代办员队伍就是专门为群众办事跑腿。”说起这个岗位,厉丽香告诉记者,像方店小区村民办理地基审批,就只需带着户口本等材料到花园村便民服务中心跑一趟,之后剩下流程均由她代为前往乡镇办理完成,真正让群众实现“最多跑一次”。
三张信息网络
满意度越来越高
“跑”的不仅是村干部。记者在花园村大楼4楼综合信息指挥中心看到,LED大屏幕的一边是村内各地的实时监控,另一边则显示“东阳市四个平台综合信息指挥系统”门户网站,工作人员正在电脑前认真地操作。
信息化,正在这个浙中村庄的“最多跑一次”实践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四个平台’中的便民服务平台就把‘最多跑一次’公共服务事项纳入系统,村民只要登录‘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运行系统,即可自行办理所需事项。”花园村办公室主任单小灿告诉记者。针对一些村民操作有难度的情况,要办事的村民也可直接联系网格员,由他们通过“平安通”APP先行报送村一级审批,得到反馈可以代办的,直接由网格员或专职代办员代办;不能代办的,则告知群众需要携带的材料,由本人前往便民服务中心领取一次性办理结果。
“除了一个门户系统和一个APP,我们还计划改进微信公众号,增加一些支付功能让村民更加便利。”负责经营公众号“东阳花园村”的王江红告诉记者。
变化仍在继续。花园村便民服务中心多了一台交通违法自助处理机,村民处理违章更方便了;许多办事信息事先通过内部系统上报,代办员跑得也越来越少了……每个花园村民相信,随着“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不断推进,他们的生活将越来越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