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讯(记者张立)“大雨过后,河道里最会漂垃圾,我还得走一圈看看。”这几天,在河边晨练的云丰社区居民常能看到刘志亭老人沿着河道边找问题边拍照留图。年过八旬的刘老把这条流经所住小区的庙后河自认为“责任河”,坚持给河道管理挑刺拔刺,几年下来,光是照片就存了上百张。刘老的默默奉献渐为人知,大伙给他取了个“民间河长”的雅号。
在海曙,像刘老一样热心参与治水工作的群众不在少数。自剿劣冲锋号吹响以来,海曙迅速发动全社会力量投身治水第一线,勇当“治水先锋”。三级河长,“民间河长”,“河小二”,“河嫂河叔”,剿劣智囊团,治水企业,来自各界的治水代言人凝成全民治水剿劣的一股绳,共建共享水清岸美的绿色生态福利。
“我们村子河水清清,环境优美,城里来的亲戚都点赞。”走进集士港镇岳童村,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绕着村子流淌的小河,清澈灵动,不失江南水乡的风韵。而在村民心中,多亏了“阿萍姐”的带领,村子方有这样一条美丽河道。村民口中的“阿萍姐”就是岳童村的村党支部书记汪莉萍,这几年,汪莉萍带领村民不仅整修出了一道生态河道,还组建起一支巾帼志愿者队伍,走出村子参与镇里的五水共治活动,用实际行动参与渔网整治,涉水拆违以及文明劝解等。
治水剿劣,还一方青山绿水,已成为上下共识。除了广泛发动民间力量参与剿劣,海曙还依托民营经济发达、科技人才实力雄厚等优势,向企业借力剿劣,有效破解了有限的公共财力物力与较高的水环境治理要求之间的矛盾,构筑起社会力量参与剿劣治水的多样化路径方式。
初秋的月湖,风光秀丽,水清岸美。“经过半年的紧张治理,月湖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完成主体工程,总进度已达到70%。”作为月湖治水的工程方,天河水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月湖治水是全省第一个湖泊治理PPP项目,采取施工图设计、整治、日常养护总承包模式,总投资7732万元,合同期为10年,前3年经费全部由企业自行承担,确保实现“设计、建设、治理、维护”四到位。
面对剿劣攻坚,海曙还引民间资本和社会智力,补齐治水资金短板,汇集各方治水智慧和力量。“我们发挥了宁波市科技治水园区落户我区的优势,积极实施智慧清水、科技剿劣。目前,园区内形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科技治水产业链,相关专业治水公司积极参与辖区的水质检测、管网排查、方案制定、工程实施等工作。”海曙区五水共治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企业成立的水滴联盟,设立“水滴基金”,向社会征集治水金点子,并围绕治水举办了一系列公益活动,社会反响良好。
今年以来,各镇(乡)、街道纷纷结对治水专家,现场会诊把脉问题河道,有力保证了“一河一策”的落实。“向专家借智剿劣能保证剿劣针对性和科学性。”区五水共治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保证南新塘河市控断面保质保量销号,海曙邀请了省治水首席顾问——浙江工业大学专家组,指导我区市控断面剿劣工作。期间,专家组多次亲临南新塘河断面进行视察,对相关乡镇街道的剿劣工作进行技术指导。按照专家组的针对性意见建议,区相关部门对河道治理及水质提升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治理效果显著提升。
“剿劣治水全民参与是根本。”区五水共治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治水剿劣期间,海曙以治水项目为抓手,最大限度地动员群众参与并支持治水,凝聚政府、专家和治水企业的智慧和力量,加大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发挥“五水共治”的“乘数效应”。截至目前,全区已有514名河长守护好各自的“责任河”,有上百支民间志愿者队坚持常态化护水,另有辖区多家企业参与或认领水体治理,以“百千万”行动带动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剿劣、服务剿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