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海曙新闻网

集士港镇 古林镇 高桥镇 横街镇 鄞江镇 洞桥镇 章水镇 龙观乡 石碶街道 月湖街道 西门街道 江厦街道 南门街道 鼓楼街道 白云街道 望春街道 段塘街道

十九大时光 | 以人民为中心,增进民生福祉

    2017年10月20日 14:55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编者按十九大报告有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引发我省广大干部群众的热议。把增进人民福祉、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省各地将服务人民的使命转化为执政为民的实践,察民意、解民忧、惠民生,使城乡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征程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本报记者深入基层,聆听各地惠民生愿景。

 

  下姜村

 

  【淳安县下姜村】

  党员干部畅谈乡村振兴战略

  干部有作为山村育新梦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在北京隆重召开。远隔千里的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下姜村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的基层联系点。他曾四次到访、四次致信下姜,期望这里“经济持续发展,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越来越好”。十九大报告中,以“人民为中心”“乡村振兴”等论述,深深拨动下姜村民的心弦。

  承载着殷殷期望和关怀的下姜,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她又将如何谋划自己的未来?十九大召开之际,记者来到下姜,与村民们一起学习十九大报告,喜听村民致富故事,畅谈乡村振兴愿景。

  学报告感怀乡村新蝶变

  细雨渐止,白墙黛瓦的农居宛如水墨画,穿村而过的凤林港溪更清秀了几分。下姜村“望溪”农家乐经营户姜祖海匆匆赶往文化礼堂,和村里的其他党员群众一起学习十九大报告。“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报告里的话说到了大家的心坎里。”姜祖海告诉记者,这些年,下姜村的变化深切地印证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农民的关心。

  这些年,淳杨绿道公路开通,便利了村里和外部的连接;美丽乡村建设、“五水共治”让偏远的下姜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污水处理池和排污管建好了,凤林港河道综合整治后变成了Ⅰ类水;400余亩的葡萄园、草莓园等高效生态农业基地陆续建成;思源亭、廊桥及入村标志雕塑、旅游咨询点、景观夜灯系统陆续建成……下姜村民不仅生活环境大幅改善,还开始吃上“旅游生态饭”。

  今年69岁的姜祖海和田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从未想过能在晚年“放下锄头当老板”。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他也办起民宿,每年能增加1.5万元左右的净收入,让他的晚年生活越来越滋润。

  如今的下姜村成了3A级景区,村里民宿达23家398个床位;去年,下姜村游客人数突破11万人次,是5年前的十倍多;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902元,是5年前的两倍多;今年上半年,全村已接待游客4.8万人次,旅游创收380万元……

  谈愿景乡村振兴谋福祉

  民有所呼,党有所应。下姜村民关心的“三农”发展问题,在十九大报告中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报告中说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对下姜村今后的发展也更有底气了。”40岁的党员姜苏荣,是村里公认的“烹饪大师”。今年年初,在外做了十多年厨师的他,回村开起了“涵山居”民宿。发现村民烹饪不过关后,他主动每月开设免费烹饪课,亲自示范定菜单、摆盘、调味。他说:“今后,我希望帮助更多村民提高烧菜水平,把下姜村的名气打得更响。”

  “中国梦是青年一代的,青年人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1989年出生的民宿女主人姜丽娟说,去年,她从杭州城里毅然回村创业,开出村里首家精品民宿“栖舍”,成为村里民宿争相学习的新样板。

  37岁的覃杰芳原来一直在杭州工作生活。五年前的偶然回村,让她看到了乡村发展的前景。现在的她不仅住在下姜,还成了下姜村景区管理公司的“房调”,根据旅游团队需求调配民宿床位。

  越来越多的新老下姜人扎根故乡,凝聚起建设美丽乡村的合力。现在的下姜村民,也学会了垃圾分类,门前屋后都种上各种花花草草,把村里保持得干干净净;村里开出了老年食堂,老人吃得新鲜又便宜……

  话担当新时代有新作为

  下姜村有着江南乡村的灵秀之美,而正在建设的杭黄高铁明年将高铁线引入淳安,带来更多客流。许多企业看准下姜未来的发展纷纷来投资。记者到访之际,下姜村党总支书记姜浩强正忙着洽谈房车露营基地落户事宜并达成初步合作,下姜村的旅游业态又将增添新类型。

  “正如十九大报告所说,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面对淡季留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打响品牌等新问题,党员干部必须有新作为。”姜浩强一直在思索,怎么干才能更好解决下姜村民目前最关心的难题。

  新挑战需要增强改革创新本领,更需要一支爱“三农”、懂“三农”的干部队伍。为加强下姜村的党组织力量,镇里委派43岁的党委委员姜浩强兼任村党总支书记,还请出熟悉村里情况的老支书姜银祥当帮手,一个抓大方向,一个抓日常事务。两代书记搭档了5个月,就给村里带来了大变化:党员带头为民宿从业者做培训;村里成立公司发挥调度作用,对全村民宿实行客源统一分配,统一对外包装宣传……

  如今,村党总支还发动村里的41名党员带头,每人主动包干联系几户村民。

  “现在,下姜党员干部要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在村里工作逾三十年的老书记姜银祥深情地说。

  (记者戴睿云刘健)

  【景宁大均乡】

  多谋民生之利惠民工程多日子更甜美

  以人民为中心、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十九大报告中的这些表述,让收看学习十九大开幕会的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均乡老百姓感同身受,感慨万千。

  大均乡地处瓯江支流,过去,许多村民靠砍树贩卖木材为生,日子不富裕。现在,百姓的腰包鼓得连自己也没想到:五年来,全乡村民收入年均增长超过15%,2016年人均收入1.61万元。

  这一切,离不开当地干部牢牢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好惠民政策,深入推进惠民工程,发扬铁军精神,全心全意带领群众致富。

  只为村民过上好日子

  一条4米宽的竹林道,始于大均乡伏叶村的白锄坑,直通黄泥田自然村。两年前修通的这条路,是海拔600多米黄泥田村村民多年的期盼。现在,两地间开车只需10分钟。而两年前,没有路,走路一小时是下山唯一的方式。

  “以前,只能把竹子扛在肩上拖下山,走两趟,天就黑了。”毛竹种植户雷志堂说,有了这条路,卖毛竹方便多了,每年能增加收入6000多元。

  对黄泥田村的群众来说,这就是一条富民道。它所带来的改变,得益于县里交通联网、竹林道等方面政策的支持,最后县财政局根据“一事一议”又补助了30万元,终于圆了山区村民“要想富先修路”的梦想。

  路通了,竹子好卖了,但如何带领村民在致富的路上走得更远?大均乡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业。

  根据县里的政策,开办民宿,大床房每间可得补贴8000元,标间可得10000元。如果是畲族村民,补贴还会增加30%。许多村民返乡创业。该乡今年民宿总营业额预计超过1500万元。

  “学习十九大精神,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这让我们倍受鼓舞。现在,我们三产服务业的收入能占到全乡经济总量的70%以上。”大均乡党委书记柳康华说。

  再苦再难都心甘情愿

  “希文啊,今年台风再来我们也不怕了,也不用临时转移到别的地方了。”风风雨雨几十年,大赤坑村84岁村民潘昌算今年终于不再担心台风了。而他念叨的“希文”,就是大赤坑村55岁的驻村干部刘希文。

  山区为了彻底根治台风暴雨等带来的山体滑坡灾害,今年初全面拉开“大搬快治”百日攻坚战。潘昌算所在的大赤坑村属B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必须攻坚。

  百日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像潘昌算这样的留守老人行动不便,搬离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重任就落到了刘希文身上。“那段时间,老刘的头发真的是白了一大片啊!”不少村民心痛地说道。历经两个月,完成大赤坑村37户108人的房屋腾空、拆除工作。

  以人民为中心,这样的发展理念始终烙在大均乡党员干部心中。在新庄村村委会主任任建彬看来,当村干部,心里就要始终装着村民。在村两委的努力下,该村的居家养老中心不仅实现最低餐费每人一元,还开辟出了一块党员爱心农场,村里党员干部主动种植时令蔬菜免费给老人吃。

  致富路上一个不能少

  尽管大均乡的村民年收入年年增长,但离全省平均数还有差距。致富奔小康,是全乡党员干部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要让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就得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泉坑村是一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下山脱贫小区。自从畲乡绿道修通之后,大批游客涌入。尽管部分村民已经看到了商机,却无人率先行动。这时,村支书雷建林带头在村里开了第一家民宿“珑月居”,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行动。如今的泉坑村,已经成了大均乡的民宿集聚区。

  党员带头干,一些生活不宽裕的村民也跃跃欲试。村民雷进旺就是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开办了名为“慢舍”的民宿,收获了一个大大的惊喜。“今年十一节假日,每天房间都是住满的。”他说,国庆长假期间他家的收入就超过一万元。

  “十九大报告提出‘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我们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大均乡相关负责人说,变“输血”为“造血”,才能帮助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

  李宝村是大均乡的一个畲族村,几年前村民还过着看天吃饭的农耕生计。到了2016年初,乡里引来投资商,进行以自然农耕、民宿旅游为主的整村开发。种菜、收菜、施肥、造凉亭,这些都需要人手,为李宝村创造出大量的工作岗位。更重要的是,许多村民拿出自家的住房,与投资商合作,分享创业红利。

  (记者项捷吴慧慧见习记者杨慧玲县委报道组陈伊言)

  【金华金东区】

  居家养老全覆盖养老中心乐融融

  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老有所养”在金华市金东区已经慢慢成为现实,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学习十九大报告,金东区干部群众精神振奋。

  中餐:红烧肉,莴笋;晚餐:木耳肉,千张……这是10月19日金华市金东区澧浦镇琐园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食谱,自从2013年琐园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办以来,村中老人“一日两餐”的问题就解决了,每顿饭只要交两元钱,就能吃到有荤有素的饭菜。

  10月19日早上9时多,今年78岁的琐园村村民朱俏姑就来到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此时已经有几位老人坐在餐厅中看电视了,大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我们平时都会提早到这里坐一坐,聊聊天,夏天这里有空调,冬天又可以到门口晒太阳,日子过得很舒服。”

  琐园村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由村中一所废弃的学校改造而来,室外是成片的竹林,还有长廊和凉亭点缀其间,身处其中,就像在公园里一样。指着竹林边上的一间房子,朱俏姑说:“这是休息室,晚上我们是回家睡的,但是下午我们可以在这间休息室里午睡。”

  一直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帮忙的琐园村老党员严桂仙说:“当时我们村是金东区第一批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村,所以附近几个村庄的老人都集中到我们这里拿饭,后来其他村也有了自己的养老中心,所以现在只有村里的29位老人在这儿吃,年纪最大的已经90岁了。”

  每个星期,村卫生院的医生会上门给老人体检量血压,餐厅的墙壁上也贴着每一位老人的健康状况表。不离乡,不离家,不离亲,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养老服务。

  金东区相关负责人说,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他们将努力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记者叶星辰区委报道组周建福缪小芬)

  【平阳山门镇】

  整村搬迁惠民生旺庄村里说“旺庄”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的新房子结顶了,乔迁新居指日可待!”10月19日中午11时许,平阳县山门镇旺庄村党支部书记郑书群,从村里安置房工地回来后,第一时间与村民们分享喜讯。

  在村委会会议室,郑书群摊开报纸和记事本,本子里密密麻麻写着十九大报告的关键词和村民们关心的要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郑书群说,在大家努力下,旺庄村200多户村民的美好生活正在到来。

  旺庄村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发展受限。整村搬迁、异地安置的村民需求,被摆上平阳县政府和山门镇政府,以及旺庄村两委的议事日程。宅基地置换、下山安置补贴、建房启动资金等难题,在一群又一群干部的奔波中迎刃而解。经过3年左右努力,在城镇附近,一幢幢新楼房拔地而起,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村民们为新居起名为“水岸嘉园”。就在这几天,新房子陆续结顶了。

  村里的干部和老人们每隔一阵子就来看看工程进展。70岁的退休教师黄亦相租住在山下简陋的房子里,他迫不及待地想要迁新居。村民雷顺榜也是等待搬迁的受益者,他们一家五口原先住在半山腰,老人看病、小孩上学都要步行一个多小时到镇上。“要搬新居了,医院、学校、菜场、车站等都在一公里范围内。”雷顺榜说,城镇公共服务圈的便捷令人期待。

  “虽然新房快建好了,但村民关心的停车场、老年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下午时分,郑书群和15名党员及村民代表围着学习十九大报告。报告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那么,旺庄村接下来如何“旺庄”?这个问题,打开了众人的话匣子。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咱村子里就要解决增收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众人脑力激荡:“山上腾出的土地可以种植猕猴桃、早熟蜜橘和杨梅”“小区楼下架空层4000多平方米空间可以用作来料加工”“屋顶建设光伏项目可以为村集体增收10多万元”。

  整整一个多小时,屋内气氛热烈,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小事,一件件说开来了。山门镇党委书记叶舒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事事都要为民谋福祉。

本文来源: 浙江新闻 责任编辑: 李成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海曙新闻

更多
  • 海曙新闻第821期
  • 海曙新闻第820期
  • 海曙新闻第819期
  • 海曙新闻第818期

图片海曙

更多
  • 全祖望纪念堂
  • 毗邻月湖的全祖望雕像
  • 天一阁·月湖景区
  • 天一阁·月湖景区
  • 天一阁·月湖景区
  • 天一阁·月湖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