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讯(记者朱尹莹通讯员池瑞辉)同学家和自己家的距离只隔了一层楼板,同班四年,却没有上过一次门。日前,范桂馥小学做了一次有意思的问卷调查,主题就是你到同班同学家做过客吗?这个看似平常的问题,却只有9%的学生经常到同学家做客,更有14%的同学根本没有去同学家做过客。
你到同学家做过客吗?
“我们小时候,和同学结伴做作业,晚了干脆就在同学家吃饭,是件很稀松平常的事情,但对现在很多孩子来说,甚至有点‘奢侈’。”范桂馥小学校长车益明感慨地说,做这样一份问卷调查的初衷源自一次校长接待日,很多家长说现在的孩子太孤单了,绝大多数都是独自人在家作业做,很少有与同学一起探讨的机会。“有的孩子读四年级了,没有去同学家做客过,也没有邀请同学来家里玩,不利于孩子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及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
这次问卷调查面向全校,涉及家长对家庭教育理念、方法的同时还着重了解了学生是否去过同学家,去过几位同学家,父母是否同意去同学家以及如何去同学家等一些问题。车益明说,调查结果很不乐观,全校77%的孩子只有偶尔去同学家做客,没有去同学家做客的理由主要围绕时间和安全问题,譬如平时需要上培训班、父母担心路上安全,怕给对方父母添麻烦等等。
为此,范桂馥小学试水项目化做客与待客微体验活动,要求每个孩子在六年内要完成到同班同学家做客,平均每个学期要拜访4位同学家。“不仅仅是单纯地去同学家做客,我们要求学生要做足一定的‘功课’。”车益明说,比如去了解同学家在哪个小区、该小区位于什么路上,附近有什么标志性建筑物,朝什么方向;打算怎么去同学家,要经过几条路,几个红绿灯;活动中对方学生及家长对做客学生言行都有记录等等。“当我们把这项微体验活动的通知告知家长时,没想到家长非常欢迎。”车益明说。
做客待客微体验
上周末,该校四年级学生就率先“尝鲜”了项目化做客与待客微体验活动。402班的孔子颖首先挑选了家住同一个小区的陈思婷家作为做客同学家的第一站。孔子颖的父母是双职工,到了周末,她不是在培训班补习功课,就是一个人在家。“很无聊也很无趣。”孔子颖说,她知道陈思婷家在一个小区内,但是平时“没时间也没想到要去同学玩”。
经过双方妈妈的联系,孔子颖在妈妈的陪同下第一次上门。“我们做完了作业,还一起玩了下棋、捉迷藏这些游戏,很有意思,两个小时的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孔子颖说,除了刚进门的时候有点紧张,后面就放开了。孔子颖的妈妈反馈说,女儿能够在主人家大方有礼貌地表现自己,不失为一种锻炼的机会。
戴钲昆选择的做客地点有点远,车程就需要20多分钟,但戴钲昆却认为这是一次有意思的挑战。他通过地图按比例画好一副简易地图,并确定好自己的交通工具——换乘两辆公交车。到达同学陈子豪家后,两人还制作了一张时间表格,安排了做作业、聊天、看电视、床上打滚等项目。
当天,戴钲昆的日记写的就是发生在这一天的故事。“看似简单的一次做客,却融合了数学、语文、科学等学科的知识,对孩子来说,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戴钲昆的班主任老师王瑜这样评价。
而邱米朗在这次微体验活动中扮演的是待客的角色。在班级中担任班干部的他这次邀请了两名“同事”前来做客。“这次我们不谈公事,只享受快乐。”邱米朗小大人似地说,他在同学来的前一天晚上,特意和妈妈一起整理出了一个游戏区。当天,丰富的游戏内容,让原本计划两个小时的会客时间,延长到了四个小时。“如果下次招待和我有矛盾的同学,我可以和他重新做朋友。”邱米朗的一番话,也正契合了学校探索微体验活动的初衷:在实践体验中学习思想品德课。
除了做客和待客微体验活动,该校还将从学校体验八个一、社会体验十个场、家庭体验一个周三个维度围绕体验教育开展一系列微体验活动,让学生扮演一种角色,体验一种感悟、收获一种成长,使学生有更广泛的学习场景与场所、更丰富的的自然、生活、社会体验,真正做到体验是最好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践行知行合一,让学生生命因体验而生长。
德育教育重细节
德育教育课,该如何上?“光是说大道理,或者强硬灌输,这些孩子是肯定不要听不接受的。这一点,我们每一个做老师做父母的,都深有体会。”车益明说,目前,从国家、到省、市、区,德育教育越来越凸显重实践、重细节的特点。
今年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明确指出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6大实施途径之一为实践育人,即通过各类主题实践、劳动实践、研学旅行、志愿服务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9月,浙江新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试行)》也非常接地气,针对学生的年龄和认知差异,行为要求在每个学段各有侧重。
而海曙早在去年,就探索实施品格教育,即从品格塑造入手,通过素质评价、社会实践、课程改革、校园文化、队伍建设、家校融合等6个途径,把德育目标在校园落小落实,形成以中小学纵向衔接、学校家庭社会横向沟通、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品格教育实施体系。范桂馥小学的做客待客微体验也正是基于此的有益探索。
当前,海曙区中小学共编写《我是小小发明家》《国防教育》《三礼教育》等德育教材百余种,“一校一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逐渐成型。海曙区教育局负责人说:“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是基础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共识。很多工作润物细无声,在每一个细节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入小、入微、入深的德育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