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讯(记者张立 通讯员顾东栋)污水管渗漏、污水井排污、顽固积水、管道病害……针对城区多项排水“老大难”,日前海曙区城管局拿出了一套对症施策的破题答案,推动海曙区排水设施养管工作提质增效,也为市民的出行便捷和生命财产的安全提供保障。
“把脉问诊”及时处置污水外溢
由于年久失修,宁波二中竹洲岛教学区内的污水管和污水井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症,前不久开始外溢污水,危及月湖水质。海曙区城管局发现这一“险情”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把脉问诊”。“通过反复的现场勘查和实地管网排查,我们最终采取两项有效措施治污。”一位参与现场治理工作的城管队员表示,将所有病害管道从原先普通PVC管更换为更耐用的HDPE管,管径由200mm统一扩大至300mm,同时新建了12座污水井,确保污水不再渗透。
在海曙最繁华的和义路上也曾发生过同样的排污小难题。“当时有不少市民来反映说和义路上有一口污水井经常外溢污水,影响了市容形象。”海曙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经过踏勘,查找到了问题出在管道和地势两方面。加之该处污水井所处地势低于中山路、导致污水回流的问题。“找到了病根,我们采取了疏改相结合的方案。”该负责人表示,首先对和义路污水管实施了细致的疏通清淤,清理出大量的淤泥和杂物,其次新增一根污水管就近接入解放北路污水主管。改造后,和义路污水排放通道由1个升至为2个,大大增加了污水排放能力,缓解和义路的排污压力。期间,市政部门面对该处管线复杂、管位冲突的难题,采取局部管道下穿式施工工艺,绕开了自来水管、电力管线等其他综合管线,有效破解了和义路排污难题。
“对症下药”根治积水顽疾
积水曾是城区低洼地带的“通病”。每到汛期,不少老小区就容易出现内涝。为此,海曙区城管局也因地制宜列出了排水设施改造工程。
位于马园社区后门处的马园公园一角,刚改造好的排水管网在前不久的几次台风汛期里发挥出了实效。“以往一遇强降雨,周边积水深度超20厘米。如今我们新建了一根长68米的雨水管道,就近接入长青路排水管网,还一并新建7座雨水井,增设排水明沟。”局属市政管理人员表示,经过系统性的改造,马园公园的这个积水顽疾得到有效破解。
此外,针对西门街道辖区地势低洼易积水问题,区城管局也采取了持续推进老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对症开展低洼易涝改造、专项实施积水点改造等措施,努力改善逢大雨易涝等现状。
自2015年至今,城管部门已陆续完成西门片区翠柏一里、西湾小区、翠中小区等14个老小区雨污分流改造,累计改造管道20余公里。今年还将对该片区的后河小区、龙成翠柏启动改造。同时,针对低洼易涝区域排水设施不足、管道老化断裂、地势严重低洼、雨水出口过小等引起排水不畅的现状,分别采取增设排水管网和雨水口、更换病害管道、抬高路面、扩容雨水口的方式,陆续完成新芝路95弄、文化巷、前莫家巷97号等12条路段的低洼及易涝区域改造,累计抬高路面3300余平方米。
作为整个西门片区地势最低处的汪弄小区,地势低洼程度尤为严重。今年城管局经过前期管网排查并多次对接西门街道,将重点择取小区中几个积水点进行专项改造。改造将对整个小区管道进行系统的疏通、清淤,确保干净畅通的管道环境,并通过抬高路面、新增排水设施等方式逐一改造,以综合缓解台汛期间易积水现状。
科技助力破解管道内部病害
据了解,在前期的月湖水生态综合整治过程中,发现月湖及周边区域管道存在多处渗漏点,城管部门委托专业单位积极探索引入CCTV管道视频检测技术,对该区域实施管网疏通清淤和管道检测,检测长度达2.6公里,累计清理淤泥150方。
“通过检测,我们发现该区域管网存在堵塞、变形、腐蚀、渗漏、沉降及坍塌、管道接口老化或错位等问题。详细检测报告现已出具,为该项目下一步的设计、治理提供可靠数据支持。”城管局一位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下步该局积极探索引入CCTV管道视频检测技术,计划在12月底全部完成府桥街、开明街、和义路等28条路段共计33公里的排水管道深入检测。
据悉,自2014年“管道机器人”于马园路排水管道试点检测以来,截止目前已完成了镇明路、澄波街、沁园街、迎春街等约7.2公里管道的检测。“管道机器人”的使用不仅便于及时、快速的找出管道问题,也为管道的维修提供了图像依据与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