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记者朱尹莹通讯员谢芙月
本周四,88岁的黄毅准时出现在西门街道居家养老互助中心的多功能厅,他是街道文化体育工作总顾问,也是红绸舞文化志愿者。前不久,红绸舞团队又新进了10名队员,负责任的他要在现场再把把关。
仅西门街道,像黄毅这样的文化志愿者就有750名,五年内培训群众近2000人,有5000多人次走上各种文化舞台。在黄毅的家里,他给记者看了一组照片。“这是1997年,我们刚刚成立红绸舞队,只有32名队员。”回忆起往事,黄毅感慨地说,那个时候群众文化刚刚兴起,没有指导老师,也没有广阔的舞台。
为了让红绸舞像模像样地跳起来,黄毅费了不少功夫:不远万里地请老战友前来指导动作,学习电视上的舞蹈编排。从简单的几个动作,到3套完整的编排,黄毅和他的队员花费了3年时间。“现在不一样了,只要我们有学习的需求,文化馆就会派专业的老师来教我们。”黄毅说,为了让更多的群众感受公共文化的魅力,他的艺术团也扩大到15个小分队,每个小分队都有一名骨干领头人。“培养一个文艺骨干,就能带动一大批人。”
从弘扬传统民乐的天一丝竹社,到传承地方文化的甬剧青年社;从脍炙人口的月亮湖合唱团,到浙江省唯一、全国罕见的中老年女子萨克斯乐团……一支支民间文艺团队生根开花、声名远播,是海曙区群众文化蓬勃发展和从“文化大区”迈向“文化强区”的生动实践。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海曙区每年投入600万文化专项经费、120万公益性文化经费,保障全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重要公共文化产品购买、重要文化活动开展所必需的经费。2013年,海曙制定出台了《海曙区业余文艺团队管理办法》,各类业余文艺团队通过街道进行申报,由专家对团队排练辅导情况、团队人数、团队每年活动次数、文化系统获奖情况等各项指标进行评估,实现业余文艺团队管理的常态化、规范化、品质化。
“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让全民都能享受文艺的魅力。已经走过十多个年头的“百姓文化课堂”,每年让万余人次获益。“从2013年起,这份‘菜单’每年不同。”海曙区文化馆馆长罗滨告诉记者,区专业干部每年会专程走访,了解基层群众文化需求,然后对“菜单”作出调整。今年“百姓文化课堂”共安排了720节课,内容涵盖声乐、器乐、舞蹈、戏剧、戏曲、曲艺、书画、表演主持等八大类别。罗滨说,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有效对接供需两端,是“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的出发点。
群众的舞台鲜活了,文艺精品“海曙创造”开始频频亮相国内外舞台和领奖台。据统计,海曙目前共创作各类精品文艺作品300余件,包括音乐剧、文学、音乐、舞蹈、动漫、群众文艺等,获全国、省、市各类常设性奖项80余件。去年以月亮湖合唱团故事为原型的舞蹈作品《阿婶合唱团》摘取全国群星奖,海曙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连续四届获得全国群星奖的县市区。
满满的获得感背后是政策的持续关注。在区第九次党代会上,海曙区委提出“高质量建设国内一流强区”的目标,要求全区上下围绕“文脉新风貌,人文新风范,文明新风尚”,争当文化引领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