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11月13日讯(浙江之声记者高嵩)同质化严重、库存压力大、产品附加值低……近年来,纺织服装业受到各种问题困扰,甚至在不少人眼中沦为“夕阳产业”。而在浙江服装制造业改造提升的试点——宁波市海曙区,一些品牌服装企业借助互联网、大数据,通过个性化定制加速转型,让传统服装产业焕发了新活力。
旧式门窗、工业风装潢,这里曾是宁波老牌服装企业、博洋集团的5000平米织布车间,现已成为公司旗下的创业孵化园。基于网购大数据,博洋集团鼓励员工挖掘细分市场、分析个性化需求,走创业之路,目前已在公司内部成功孵化10多个品牌、项目。
博洋集团总裁办副主任许淑敏说:“类似像‘果壳家居服’,我们是从2014年开始运作的,时尚的、年轻的一个家居服品类,到今年的话它的销售能够做2.8个亿。不要说中国的细分市场小,它人群基数是足够大的,发现一些‘小而美’的品类,就是新的增长点。”
宁波旦可韵服饰有限公司做定制生产已有30年,被誉为中国毛衫定制行业领头羊。面对成本上涨和消费升级,旦可韵研发了智能分销系统和毛衫设计数据库,包含了上万个设计工艺版型,可实时比对消费者需求。公司设计总监陆旦丹说,明年全新的智能工厂投用后,客户定制一件羊绒衫,从下单到完工,最快只需8小时。“我们所有的前端的销售网络系统,全部跟后端的智能生产线是配套的,通过销售过程中消费者的反馈,我不停地进行货品的调整和变化,库存量基本上是零。”
服装龙头企业雅戈尔也正在升级智能化柔性生产装备,通过建立西装标准数据库、采集会员信息,提供个性化设计。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告诉记者:“从产品的品牌创意、设计、采购、制造,到零售,要有一套快速的反应体系。用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来提升工厂的智造能力。”
今年6月出台的《浙江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行动计划》提出,要“推动服装制造业向时尚化、个性化、精品化方向发展”。在全省试点之一的宁波市海曙区,个性化定制、发力新零售,已成为不少品牌服装企业的共识,全区85%以上的重点服装企业关键技术装备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准。太平鸟集团办公室副主任蔡国鹏说:“以前都说‘服装+互联网’,我们慢慢地越加越多,‘服装+互联网+音乐+IP’,款多量少,讲究个性,增加你的一个附加值。”
“红帮裁缝”造就的“宁波装”享誉全球,海曙区的纺织服装产业总量约占宁波三分之一。当地目标到2019年,时尚纺织服装业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海曙区经信局局长吴汉元表示:“单件衣服的价值在提升,不是靠量,而是靠质,个性化定制、智能制造,升级一批、转型一批,还要淘汰一批。纺织服装行业不能再把它定义为传统制造业或者夕阳产业,应该说它通过转型升级是能够成为时尚产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