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朝霞海曙记者站续大治张黎升)记者日前从市五水共治办获悉,被列入我市对海曙区剿劣考核的南新塘河石碶断面及96个小微水体全部摘掉了劣Ⅴ类水的帽子,这意味着海曙区全域剿劣通过销号验收。
年初以来,海曙区以截污纳管、河道清淤、农业农村面源治理、排放口整治为剿劣工作的七大重要抓手,注重五江口闸及上游配套河道工程建设、段塘碶闸站投用等项目带动,总投资18.2亿元,累计安排项目310个,重点攻坚南新塘河石碶断面、护城河马园桥断面和中塘河庙桥头断面等3个区级及以上劣Ⅴ类水质断面,简化审批程序和相关流程,对海曙西片区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23个项目开启“绿色通道”,构建全域治理的攻坚体系。
治本清源,实现污水零直排。城区截污纳管,郊区“建、改、堵”,双管齐下切断污染源。针对城区老小区普遍存在雨污混排、阳台洗衣水直排入河等情况,海曙通过管道机器人作业、人工修正,重新修订管道位置和走向,精准定位标记排口,设置入河排污(水)口标识4558个。对中心区28个老小区、共310幢楼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在有效截污的同时,也缓解了老小区遇汛必涝的老大难问题。针对郊区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的问题,海曙采用“建、改、堵”等多种举措,全年安排资金4.4亿元用于污水管网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前已完工的有岐阳村、岐湖村、罗家漕等25个污水管网工程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督促无市政污水管道企业自行建设污水处理终端和污水收集池,目前,麦中林服饰、开诚工艺品等37家企业已完成改造,设立污水处理临时终端40个。
治标提升,完善河流水生态。海曙剿劣向企业借力、向专家借智,加大新技术、新设备的创新运用,发挥治水乘数效应。建立科学调度生态补水计划,以姚江补水和水库补水为主要手段,实施水质提升项目73个,区级河道每3公里、镇村级河道每6公里配备1名保洁员,实施巡回动态保洁,狠抓生态配水与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