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讯(记者毛一波通讯员马超超)西门街道抽调机关社区干部62人组成“棚改攻坚小分队”,顺利推进危旧房改造;望春街道推进党员议事会、“微信议事厅”等网格议事平台建设,引导共建单位、社会组织认购民生微工程13项……近日,海曙“党建在一线、书记带头干”锋领行动“半年报”出炉,全区265个村社书记领衔攻坚项目已完成195个,占总数73.6%,实现了党建与各项工作的同频共振。这是海曙区以党建促发展的一个真实写照。
一年来,新海曙紧扣“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要求,开展党员干部进百村、联千企、破万难的“百千万”攻坚破难行动,并以“党建在一线、书记带头干”锋领行动、“整乡推进、整区提升”工作和党员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推出党建引领系列举措,凝心聚力,促进新海曙融合发展。
千支小分队“一对一”攻坚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海曙党员干部的身影。
围绕“五个排头兵”战略部署,海曙推出党员干部“进百村、联千企、破万难”的“百千万”攻坚破难行动,全区共派出338支干部小分队深入167个村、98个社区,沉入项目一线进行搭脉会商。
“五水共治”加速,全域剿灭劣Ⅴ类水提前通过市级验收;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覆盖率均达90%,106项部门事项实现“零次跑”;全省首个“三位一体”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发布……党员干部小分队用实绩展示出战斗力。
村社换届顺利完成后,为进一步激发新一届村社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海曙启动“党建在一线、书记带头干”锋领行动,推动新当选班子对照履职承诺,对治水剿劣、民生实事等265个重点破难项目进行集中攻坚。
党员锋领作用持续发挥,各镇(乡)、街道组建“一线破难”小分队1211支,累计走访群众18.1万户,破解各类难题4650个,认领落实微心愿1363个。
红色力量服务一线群众
“实践证明,网格化管理是实现社会服务‘零距离’、社会管理‘全覆盖’、居民诉求‘全响应’的基层治理创新之举,借力网格,将党支部建在村里、楼道里,则是深化海曙党员‘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让党建工作触角延伸至基层治理末梢。”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认为。一年来,全区“双整”工作规划调整为“一网两线三轴八集群”,目前共有基层治理网格1545个,各镇(乡)、街道在符合条件的网格中建立网格党支部496个,其余均通过相互联系的方式做到“网格党建”工作全覆盖,把红色力量下沉到服务群众一线。
古林镇前虞村大力推进“洁美村庄”建设,村党支部发动党员、村民代表开展“洁美村庄”村民自治行动,对100多人实行网格化管理,分8个组整治环境、宣传引导、强化监督工作。支部书记虞建国担任“总设计师”,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勾画出一张张美图:整理废旧晒场、堆场10处,共计2万多平方米;新建小公园2个,改造公厕8个、新建公厕3个,为村民提供生活便利;拆迁危房、旧房20间,拆除猪舍鸭棚16间、农棚旧舍50间,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
一名党员是一面红色旗帜
今年6月,海曙搭建起“一联盟、双中心、十基地、百站点”党员志愿服务网络体系,横向并联“善集”公益一条街、鼓楼沿、天一商圈等志愿服务实体运作基地,纵向串联百余个镇(乡)、街道“甬·志愿”服务站、村和社区“甬·志愿”服务点,借助81890党员志愿服务平台指挥调度中心及“甬·志愿”APP,云端统筹、整合、调度党员志愿服务需求和供给,实现服务全覆盖,聚集3万余名党员的“微力量”,激发先锋模范的蜂巢效应。
一年来,上千支党员志愿服务队、近万名党员干部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送政策、送服务、送医药、送维修、送优秀文化,零距离服务、心贴心交流、面对面征求意见建议。
为了打造党员志愿服务的海曙高地,海曙印发了《关于深化党员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打造1100多支党员志愿服务团队,进一步统一各个服务站点的功能职责和制度标准,进一步推广使用“甬·志愿”APP,引导党员群众通过平台对接需求,做到制度上墙、人员上岗、平台上线,拓宽党员作用发挥的渠道。目前,已建成站点287个,实现阵地全覆盖,目前累计开展活动6276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