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里的石鼓资料图片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上月初开播。在第一期节目中,由梁家辉“守护”的“中华第一古物”石鼓登场后,让无数人对它产生好奇。历经朝代更迭,数经迁徙,石鼓的原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想见一见并不容易。但金报记者昨日获悉,1月30日,“石鼓墨影——明清以来石鼓文善作及名家临作鉴赏雅集”将在天一阁开展,其中就包括从明清以来不同年代的石鼓拓本,得以让市民一见它的“真容”。
□金报记者吴丹娜文/摄
国之重器石鼓的拓本
月底将亮相天一阁
唐朝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在宝鸡与凤翔(天兴)两县交界的南原西端,一牧羊老人发现了10面怪异的花岗岩大石,每块石头上都篆刻了一首四言诗。因为石形如鼓,故谓之“石鼓”,上面的文字则被称为“石鼓文”。
1300多年来,石鼓命运多舛,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变迁。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国家宝藏》节目中曾阐述石鼓之所以被认为是国之重器,被称为镇国之宝,是因为石鼓为“中华第一古物”,世称“石刻之祖”。“石鼓文”是一种独特的汉字字体,被历代书家视为习篆书的重要范本,有“书家第一法则”之称誉。从文学的角度来看,“石鼓文”为最早的诗歌作品之一,为历代皇帝所钟爱,石鼓的经历富于传奇色彩。
《国家宝藏》的热播,让许多人对石鼓产生好奇。如今,宁波市民则将幸运地见到石鼓“真容”。“石鼓墨影——明清以来石鼓文善作及名家临作鉴赏雅集”的策展人童衍方是宁海人,去年他作为宁波首批十二位受聘的文艺大师之一,在甬成立工作室。昨日在接受金报记者采访时童衍方表示,十鼓(10个石鼓)原有718个文字,但由于年久剥漫,现存世最早的宋拓本(拓下石鼓上的文字)已不满500字。到元代时,存字只有386个,清乾隆后遂不满300字。天一阁曾收藏有松雪斋北宋石鼓文拓本,可惜毁于晚清大火,所幸的是在此拓本被火毁灭之前,当时的名士阮元、张昌燕等人(依据天一阁藏本)翻刻石鼓文,得以保存了当时石鼓文留存的原貌。童衍方说,从阮元重摹天一阁旧藏北宋拓《石鼓文》到今年正好220周年,举办这次展览非常有纪念意义。
《石鼓墨影》同步推出
讲述石鼓的前生今世
昨日,童衍方随身带来了清光绪后期的石鼓文拓本。金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每页石鼓文拓本都篆刻了一首四言诗,上面记述了帝王游猎、巡视之事。
童衍方介绍,由于石鼓年代久远,已有不同程度的风化,所以拓片(指将碑文石刻等文物上面的文字、图案拓下来的纸片)上文字情况都大有不同,也正好原原本本地反映了当时石鼓的风貌。“你看,拓片上的石花非常自然,十鼓中的第八鼓风化最厉害,能清楚地看到拓片上已经一个字也没有了;第六鼓最具传奇色彩,曾经在北宋时期丢失,后来被找到时发现已经被当时的农民用做捣米,上半部分已被切掉,所以后期第六鼓的石鼓文拓片和其余都不尽相同。”
据悉,本次展览为期一个月,除了能欣赏到各个年代的石鼓文拓本之外,讲述石鼓前生今世的书籍《石鼓墨影》也将同步推出,可供市民在观展之后了解石鼓背后的故事。《石鼓墨影》不仅收录了石鼓原石的照片,还有自明代中期至清代末期的原石拓本十四种,摹刻本三种。最值得说的是故宫博物院的两件,一件为孙克宏旧藏,另一件为整幅拓本,有赵魏、张廷济、江凤彝、陶北溟、蒋祖贻等人印记,还有上海图书馆所藏的一件为话雨楼王楠旧藏。这三件目前国内现存最好的石鼓文拓片都被收入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