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海曙新闻网

集士港镇 古林镇 高桥镇 横街镇 鄞江镇 洞桥镇 章水镇 龙观乡 石碶街道 月湖街道 西门街道 江厦街道 南门街道 鼓楼街道 白云街道 望春街道 段塘街道

宁波8处历史街区,7处在海曙。2016年9月,海曙发布的《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活动和服务管理指南》,填补了全国历史文化街区地方标准规范的空白——

[宁波日报]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看“千年海曙”如何做?

    2018年02月02日 11:20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秀水街历史街区现貌。(陈朝霞摄)

  月湖金汇小镇一景。(陈朝霞摄)

  本报记者 陈朝霞

  海曙记者站续大治通讯员朱尹莹

  宁波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最近动作频频:

  宁波老城内仅存的保存最完整的两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伏跗室永寿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出台,将打造具有浓厚宁波传统文化氛围的宜居生活社区。

  位于月湖历史文化街区的月湖金汇小镇核心区启动,将在“推动历史街区保护和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实现老城区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融合”上作出探索与尝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如何保护利用历史街区,让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近年来,作为宁波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所在地的海曙区,探索历史街区多元保护与文化旅游商业融合之道,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

  街区保护:

  留住城市的活态文脉

  1986年,宁波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国务院在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文件中指出:“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落等也应予以保护,可根据它们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公布为当地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为此,从上世纪90年代起,城市规划和文物行政部门开始制定《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005年4月,我市编制了城市紫线规划,规划范围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旧城区范围,面积有18.97平方公里。规划确定该区域范围内8处历史街区紫线,分别为月湖历史街区、鼓楼公园路历史街区、郡庙天封塔历史街区、天主教堂外马路历史街区、秀水街历史街区、伏跗室永寿街历史街区、郁家巷历史街区、南塘河历史街区。

  这8处历史街区中,除天主教堂外马路历史街区外,其余7处都在海曙区。从2005年开始,海曙区将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更新有机结合,探索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利用之道。

  “历史街区的保护不同于文物古迹点的保护,它是点、面、片、线的整体保护。”时任海曙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现任海曙区文联党组书记的陈建东说,与文物古迹不同,历史街区内不但有文物古迹、历史建筑,还生活着大量居民。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不能只保护其中几处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还要保护街巷肌理等构成整体风貌的所有要素,更要保护和传承街区所承载的文化,包括其中特有的活态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通过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促进地区经济活力等方式予以保护,这才是历史街区保护和改造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创新路径:

  政府主导,社会化运作

  文物保护和城市更新,一直以来是个两难命题。如何在保护的同时,对历史街区进行“有机更新”呢?海曙区坚持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并重,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化运作”模式实施历史街区的改造。具体来说,就是由政府部门负责历史街区的规划制定、业态定位和前期拆迁工作;具体改造项目由宁波市城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国有公司实施,承担项目的业态重组、街区重建(包括文物建筑保护、修缮)、招商、物业管理等职责。

  2008年,以郁家巷历史街区为试点,海曙区正式实施历史街区改造。10年以后,这些历史街区不仅充分运用“原地保护、原貌迁建、空间转换、风格内饰、科技渗透”等各种设计改造手法“修旧如旧”,完整地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历史文化风貌,更赋予其活色生香的现代都市活力,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都市风景线。

  郁家巷历史街区所在的“月湖盛园”已于2010年5月开业,投资6.7亿元,成功改造为“以时尚餐饮、特色零售和休闲娱乐功能为主的江南院落时尚街区”。

  南塘河历史街区所在的南塘老街一期、二期分别于2012年1月、2015年9月建成开业,已成为“集历史古迹、旅游观光、文化休闲、特色餐饮、百年老店、名优特及民俗特色于一体,体现宁波江南水乡城市特征”的历史文化特色商业街区。

  鼓楼公园路历史街区由海曙区政府牵头,海纳公司负责具体实施和后期运营管理,中国美院承担街区规划设计。2013年1月以“鼓楼沿”历史文化街区重现,定位为“商、旅、文互动型宁波民俗文化历史街区”。

  郡庙天封塔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和业态提升项目,于2014年年初正式启动,一个集文化、旅游、民俗、商业等多种业态,有机融合“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产业结构的“文、商、旅”主题型商圈和浙东民俗文化体验型城市游憩商业区即将揭开面纱。

  2017年12月,总投资15亿元的月湖西区保护和更新启动区项目启动,探索“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以及老城区的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融合”。如今,月湖金汇小镇已累计入驻企业464家,注册资金达441.14亿元,入驻率达50%。

  此外,秀水街历史街区和伏跗室永寿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也分别于2017年10月、11月出台。对于这两片宁波老城内仅存的地方传统风貌保存最完整的街区,规划不约而同地体现“政府主导、居民参与、逐步整治、渐进改善”的原则,避免大拆大建,原汁原味地保留传统街区格局、建筑风貌和居民原生活状态,实现“人文生活延续、文化底蕴彰显、历史文化街区价值重现”。

  在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化运作”模式的同时,2003年,海曙区文物主管部门还与社会志愿力量合作,成立了宁波第一个历史文化遗产民间保护机构——海曙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者协会,进一步加强历史街区保护力量。

  专家认为,海曙历史街区的多元化保护利用模式,一方面通过政府主导,加强街区内文物建筑项目保护和修缮的行政审批、建设监管,确保历史街区保护的原真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另一方面通过社会化运作,缓解了巨大的保护资金压力,不失为值得推崇的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路径。

  后续发展:

  提升文化形象,植入产业项目

  历史文化街区多元化改造模式的成功尝试,让海曙在历史街区活化保护利用的路子上越走越宽。“改造提升完成的历史街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则需进一步深入挖掘其文化遗产资源,注重提升文化形象,植入产业项目,做好文、商、旅互动文章,以文化聚人气,以活动促商机,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持续活力和魅力。”海曙区文化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

  鼓楼历史街区以宁波硕果仅存的古城楼为标志,从2012年开始有机更新后,通过业态转型、活动推动等各项工作的开展,打造出“老宁波剪影,新宁波印象”,成为宁波人文化休闲体验的重要目的地。近日,该街区成功入选2017年度浙江省文化创意街区名单,为宁波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一张靓丽名片。

  “鼓楼沿”相关负责人表示,“鼓楼沿”累计投入1亿多元对街区进行更新改造,充分利用其处于宁波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的地理优势,在建筑类型、街区分布、牌坊门面等各个环节,用足历史、文化和宁波元素,将其打造为体验“老底子”宁波的首选地。同时,着力发展文创、非遗、画廊、艺术培训等业态,全方位打造文创产业辐射带,撬动亿元民营资本。去年,“鼓楼沿”街区客流量达119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9亿元。

  社会关注度和美誉度与日俱增的还有南塘河历史文化街区。据不完全统计,该街区去年客流量约400万人次。这条1.3公里长的街区被游客誉为“最有宁波味道的街区”,去年被评为宁波市级(培育)文创产业园区。

  走进枕河而居的南塘河历史街区,店铺林立、人来人往,恍若当年“南门三市”盛景再现。这里不仅有“城南书院”“袁牧之故居”等充满人文气息的建筑群落,也有宁波旅游推广中心等与时代接轨的宁波旅游综合服务场所。下一步,该街区还将增加宁海十里红妆、越窑青瓷等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同时增设旅游小剧场、电影主题纪念馆等,让四明南词、宁波电影名人成就等宁波特色文化落地开花,“以文化为核心、商旅作动力,让历史街区在时代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

  2016年9月,海曙填补全国历史文化街区地方标准规范的空白,发布《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活动和服务管理指南》,前瞻性地开启了“互联网+”街区建设的新模式,同时开展历史街区智慧服务建设,实现街区免费WiFi信号覆盖,通过手机APP平台、二维码扫描等实现和街区管理与服务的接入。海曙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历史街区改造与利用,不光是文化传承和设施更新,更应在激活‘文化富矿’的同时,紧贴现代生活,吸引发展要素,推动区域经济提升发展。”

  海曙历史建筑保护和管理创新

  2003年,成立了宁波唯一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者协会,并从会员中择优聘请了60名热爱文物事业的各界人士组成了责任文保员,全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完好率保持在95%以上。

  2013年11月,对景区、公园、国有文保和历史建筑等公共场所内的会所和高档餐饮进行清理和整治,同时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公益性文化项目。

  2013年、2014年,先后通过公开征集文化项目的方式,引进民间资本设立了“甬商文化园”“月湖美术馆”项目,并对市民免费开放。

  2014年12月,出台《关于海曙区行政事业单位房屋管理办法》,对文物建筑的使用和管理提出规范要求。

  2015年底,在全市率先出台《海曙区区管各级国有文物和历史建筑适度利用统筹管理办法》。

  2016年9月,发布《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活动和服务管理指南》,填补了全国历史文化街区地方标准规范的空白。

  (陈朝霞整理)

  让历史街区回归“生活态”

  在南塘老街北端的南塘河上,横跨着一座清代古桥——向阳桥。当年,来自四乡八里的船只载着本地土产,挨挨挤挤地泊在桥边的河埠头上,一箩箩一筐筐的货物,被人肩扛手抬,运往街上的店肆。这条依着南塘河而建的街衢,曾经是宁波南门外盛极一时的商业中心,人称“南门三市”。

  岁月更迭,“南门三市”渐渐走向沉寂。2002年,当笔者为采写“甬上古建筑巡礼”系列稿件找到向阳桥时,只看到一条逼仄冷清的老街静静伫立在南塘河边。

  2012年和2015年,随着南塘老街一期、二期的建成开业,这条1.3公里长的街衢终年人流如潮,其热闹程度较之当年的“南门三市”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

  最近几年,海曙区探索历史街区多元保护与文化旅游商业融合之道,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月湖盛园、鼓楼沿和南塘老街一样人气旺盛,新老宁波人纷纷到此寻找老宁波的味道。鼓楼历史街区成功入选2017年度浙江省文化创意街区名单,南塘河历史文化街区被评为宁波市级(培育)文创产业园区。

  而新近出台的秀水街历史街区和伏跗室永寿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则提出要原汁原味地保留传统街区格局、建筑风貌和居民原生活状态。这两大历史街区的未来面貌,更加值得我们期待。让历史街区回归“生活态”,不仅能为老建筑注入活力,更能延续我们这座城市的“文脉”。

  (王芳)

本文来源:宁波日报 责任编辑:邬盈蓓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键词:

海曙新闻

更多
  • 海曙新闻第851期
  • 海曙新闻第850期
  • 海曙新闻第849期
  • 海曙新闻第848期

图片海曙

更多
  • 章水镇李家坑村
  • 章水镇李家坑村四明廊桥
  • 张苍水故居
  • 逸仙楼
  • 花果园庙
  • 督学行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