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生产出来的玻璃珠如流火一般。 (刘波摄)
本报记者王 岚
通讯员 傅婷婷
记者日前走进位于海曙区鄞江镇的长利风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看到成堆的废旧玻璃经过粉碎、熔炼、定型,最后变成一颗颗漂亮的珠子,被销往世界各地。这是我市实施垃圾分类、变废为宝的一个生动案例。 在长利风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的露天仓库里,堆满了像小山一般的玻璃碴。公司总经理杨荣定说,这些玻璃废弃物主要来自居民家庭、装修垃圾等,由废品收购人员收集分拣之后再卖给公司。为了运输方便,运到这里的玻璃已经经过粉碎。 碎玻璃是公司的主要生产原料,每吨废玻璃大概有97%的利用率。通过自创的技术工艺,企业生产的玻璃珠大量采用废玻璃,比采用石英砂原料省下不少成本。 据悉,为提升产品成色,生产玻璃珠时会在玻璃中添加少量纯碱和澄清剂,然后经机器自动倒入熔炉,在1450℃高温下熔化,再经着色、模具定型,最终生产出色彩丰富的玻璃珠。 如今,公司每年生产的27000余吨玻璃珠,超过95%销往世界各地,年销售额可达4000万元。去年,该公司开发了玻璃款雨花石,用的仍是废旧玻璃,目前这款雨花石已经在国内250多个城市销售,市场价每吨5000多元,还出口到意大利、韩国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