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讯(记者张立 通讯员史媛)这几天,章水镇杖锡村的花农们为花木经营事宜忙开了。“开年的花木价格就回升了两成,前些天刚有重庆客商买走6千多株红枫和樱花。”作为杖锡村花木合作社的负责人,鲁根水和广大花农都想着同一件事:如何让靠天吃饭的村民们挣到更多的钱。
支柱产业遭遇滑铁卢
地处四明山高海拔地区的杖锡村具有适宜花木种植的独特气候条件。目前该村250多户村民几乎都在花木产业里讨生活。早在2006年,杖锡村成立了花木合作社,原先单打独斗的农民开始组团闯市场,把花木推销到全国各地。杖锡的花木经济一度做得风生水起,年销售额最高时达到1300万元,不仅在全国多地有展销点,还凭借漫山遍野的樱花建起了“杖锡樱花观赏园”,办起了樱花节,一举成为四明山生态休闲旅游业的亮点。得益于全国最大最集中的樱花基地,杖锡村还被农业部评为第7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2014年后,花木销量和利润均处于不断下滑状态,最差时卖价不及平时的一半。“以往的畅销货卖不动了,村民们的收入肯定受到大影响。”鲁根水说,大伙都心事重重,一面是市场行情波动和水土保护政策都在倒逼花木产业转型,另一面是习惯了花木种植的山民放不开手脚寻找致富路。
林特经济成了香饽饽
变则通,通则达。作为合作社社长,鲁根水以自己的威望做筹码,先找到几户花木大户,谈一谈合作社的变革。“所谓变就是我们要摆脱花木这条独道,多开辟几条走得通的路。”老花农鲁忠锵记得,在农林部门的指导下,他与合作社的其他几位社员在2014年最先种植了食用百合,结果相当成功,亩均产量达到1000多公斤,供不应求。如今,鲁忠锵又主动引种百合新品种,全村的食用百合种植面积也扩大到了100余亩。
有了百合的成功开路,更多的社员纷纷聚拢,表示要转型。
“我们杖锡村的面积有十几平方公里,群山环绕,要致富还得靠山吃山。”杖锡村党支部书记王继淼这几年也在积极帮村民规划新出路。他向记者列出了一份杖锡村转型成绩单:技术培育形成了100多个品种的樱花群,把每年的樱花节花期延长至50天;种植本土映山红接档樱花后花期,打响杖锡的“春天经济”;林下套种树莓和黄精,作为采摘游和中药材的增收新法子。今年,村合作社又引入了食用红菇,待试种成功就大面积推广。
“到时来杖锡游山玩水的市民可以在山里采蘑菇,多么富有童趣。”王继淼心里盘算着,只要合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做大做强林下特色经济,光百合、树莓、红菇等几项种植预估就能够带来每亩8000元的收入,切实促农增收。
稳扎稳打带领农民致富
产业的兴起,需要当地政府的推动,生产基地的牵动,营销“龙头”的带动,专业市场的拉动。只有“四轮驱动”,才能走得更远。掌管合作社多年的鲁根水也深谙此理,“村里的樱花等花木经济已形成规模,种植营销步入正轨,但是其他的林特产品的加工需要一个发展机遇期,尤其需要包装。”鲁根水表示,目前村合作社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推介和商标注册力度,已注册了“杖锡牌”花旗芋艿、柿子、花卉等系列产品,渐渐打响宁波本土的高山农特产品牌。
不仅如此,合作社还在品种更新和科学种植上下功夫。以百合为例,比较了解市场的鲁根水觉得,一旦市场饱和,受损最大的还是农民。为此,他并不盲目无限量扩种,而是边种边寻找新的花种和项目。前几年,一家食用菌种植园还与合作社签订协议,希望在杖锡地区建一个食用菌生产基地。目前,合作社已整理出2000多平方米的仓库场地,专供这家种植园放置菌棒。
“卖风景,也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去年,合作社开发了民宿休闲观光农业园项目,由200多户杖锡山里人出钱出土地,大伙一起把杖锡原有的山水资源及高山避暑等优势变成金山银山。
对于将来,耕耘在高山的村民们最希望的还是社会各界能加大扶持和帮扶力度。“让‘土里刨食’的农民多懂政策、会经营,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里,大步走上致富之路。”种了十几年的花农李后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