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们马上派志愿者送你去医院,马上!”昨天下午,盲人薛师傅给海曙区“馨之园”社会助残服务中心打来电话,说自己有些不舒服,家人又不在身边,想去医院。一个小时不到,志愿者已经陪着薛师傅在门诊室就医了。
“馨之园”是宁波爱心助残扶残的一个缩影。记者从宁波市残联了解到,近五年来,残联积极创优残健共融扶残助残的社会环境。社会助残,守望相助,让残疾人共享阳光雨露,正擦亮宁波这座文明城市的底色。
宁波部分扶残助残机构
一、市康复中心(康复医院)
服务内容:神经康复,骨、关节与脊髓损伤康复,疼痛康复,儿童康复(儿童脑瘫、听力语言康复、智力康复、自闭症康复),运动损伤康复等
联系电话:87800225
二、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
服务内容:从事残疾人就业情况调查、职业培训、创业指导,职业介绍及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与管理
联系电话:87811691
三、海曙区馨之园社会助残服务中心
服务内容:对接残障人士需求、整合社会助残力量、孵化社会助残组织、培育社会助残创新项目、助残志愿者、社工能力建设
联系电话:83879882
四、鄞州区甬乐阳光家园招聘
服务内容:鄞州区持智力、精神(病情稳定)、肢体残疾人证人员
联系电话:13095985777
A样本解读
儿子的智残诊断书曾击垮了夫妻俩
爱心助残,让这个家“站”起来了
肢残的沈师傅发自肺腑地说:“如果没有‘馨之园’的帮助,没有大家的关心,我都不知道未来的路要怎么走。”
41岁的沈师傅老家在丽水,是新宁波人,爱人也是残疾人。2010年,儿子出生,点燃了夫妻俩的希望,他们把对未来的期盼,全寄托在襁褓中的孩子中。
“孩子4岁时,跟同龄孩子相比,反应不快,学东西也学不进去。后来,医生诊断为智力障碍者。”沈师傅忍不住叹了口气,这份薄薄的诊断书一度击垮了夫妻俩,他们再也看不到生活的阳光,生活也陷入了危机。
对沈师傅一家来说,“馨之园”的帮扶像是一道光,照进了他们灰暗的生活。
一家人的一个个微心愿通过“馨之园”得以实现,微波炉、孩子的运动服等急需的生活用品有了。
沈师傅成了“馨之园”的常客,经常来参加各种活动,虽然心情不像一开始那么压抑了,可儿子的病仍是他心头的巨石。
“海曙区柠檬树唐氏儿家长互助中心在‘馨之园’申报了特殊家庭儿童支持项目。我们把沈师傅的儿子介绍到柠檬树做感统训练,每月培训费由当地阳光品质康复工程政策里支出,超出部分由柠檬树免除费用。”工作人员说,现在,孩子的行为有了很大进步,沈师傅很开心。
“不离不弃,帮帮你”
盲人单亲妈妈不再为孩子作业发愁
20年前,拥有年轻姣好面容的朱女士被泼硫酸,面部遭到毁容,一双眼睛也再无法重见光明。而后,丈夫的意外离世又再次浇灭了朱女士微弱的希望之火。守着一家盲人推拿店,朱女士与儿子小军(化名)相依相伴。
对朱女士来说,“馨之园”可以说是残疾人和社会助残支援之间的枢纽。
在“馨之园”的心愿认领会上,朱女士成功地找到了网店装饰老师。她开通了自己的网店,还学会了运用语音提示对淘宝店铺进行管理。
儿子小军的作业辅导曾经是她最为难的事情,因为眼睛的关系,她实在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作业。去年秋天起,“馨之园”联系了浙大宁波理工的大学生志愿者,每个周六下午上门为小军辅导功课。现在,小军成绩进步明显。
“‘馨之园’2014年成立,是浙江省首个社会助残服务机构。我们的热线电话是83879882,谐音是不离不弃就帮帮你。”“馨之园”负责人说,作为残疾人与社会助残资源之间的枢纽型组织,“馨之园”承担发现需求、对接资源、提供服务、跟踪评估以及孵化助残社会组织等职能,着力解决残疾人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与社会资源多元化的服务供给的对接匹配问题。
她打了个形象的比方:“助残机构传统的做法是菜单式的,看残疾人是否需要这些帮扶。现在,我们改成了点单式的,残疾人可以通过电话、上门、网络等途径提出个性化的服务需求,‘馨之园’通过进一步汇总分析收集到的需求,策划有针对性的服务。”
同时,海曙区还以“政府购买服务+公益众筹”的方式培育社会助残创新项目,通过“馨之园”,向社会公开征集并优先扶持受益面广、受益对象直接、社会效益明显的助残项目,从个性化康复与培训、家庭生活、社会融入、婚恋交友、文体娱乐、无障碍出行、心理咨询等领域对接残疾人的需求。据统计,“馨之园”成立以来,依托各类社会资源,有效解决残疾人需求1.23万件,累计服务2.25万人次,初步形成政府扶持、残疾人“点单”、平台运作、社会组织承接的良好运作机制。
B总体扫描
培育“枢纽型”助残社会组织推进服务向“精准滴灌式”转变
以盲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81890光明俱乐部获评“全国助残先进集体”,余姚市14个部门联合打造了“阿拉帮”助残志愿服务品牌,宁海县、鄞州区积极创建“残健互融”开放式助残志愿服务基地,象山县“万名党员爱心助残结对活动”受到《人民日报》等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文化助残“五个一”工程极大地丰富了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宁波市残联负责人介绍说,近五年来,残联积极创优残健共融扶残助残的社会环境。宁波为社会力量参与助残服务畅通了渠道,精益求精地探索助残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打造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助残服务机构、志愿组织、助残项目。这些实践,有效提升了残障人士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得到了广大残障人士的充分肯定。
宁波在全省首批获评“浙江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市”称号,开展社会助残先进组织和残疾人自强典型评选活动,成功举办“爱心宁波助残有我”电视颁奖晚会,营造了浓厚的助残社会氛围。宁波市助残志愿服务总队成立,完善市、县、乡三级助残志愿者队伍体系,广泛开展志愿助残“阳光行动”,促进助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目前,宁波已经高标准构建形成“1+2+X”惠残政策体系,将免费乘坐市区公交(地铁)对象扩大到我市全体持证残疾人,自2011年以来已累计惠及残疾人2020万人次,全市主要旅游景点向残疾人免费或优惠开放,8556户残疾人家庭得到无障碍改造。建立残疾车定期更新补贴制度,落实残疾车燃油补贴。进一步规范残疾人证管理。县级残疾人法律救助站建设实现全覆盖,市残联和市法律援助中心获评第五届“全国法律援助先进集体”。报纸、电视、电台、网站、微博、微信、短信等媒体共同发力扶助助残,彰显爱心城市风范。
扶残助残,大爱传递,永不止步。记者从宁波市残联了解到,接下来,宁波将继续推进社会助残事业发展,营造更加浓厚的扶残助残社会氛围。宁波还将深化社会助残和助残志愿服务组织、平台、机制、品牌等建设,培育一批“枢纽型”和“服务型”助残社会组织,精准对接残疾人服务需求和社会助残资源,推进助残服务由“大水漫灌式”向“精准滴灌式”转变。
记者王颖通讯员范亚儿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