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孙勇
农谚有云:“水稻是米缸,蔺草是钱庄。”因产蔺草、做草席而出名的海曙,素来是粮丰物阜之地。一直以种蔺草为主的浙东沃野,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精耕产业链、延长价值链,一切都在发生着悄然变化。
不久前,作为全市10亿级以上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之一,海曙区蔺草产业全产业链被认定为2017年全省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循着海曙蔺草全产业链从无到有、从短到长的成长足迹,让我们一同去感受发生在田畴阡陌上的这场“拉链”行动。
天下致富草,海曙产八成
全产业链的概念并不难理解,海曙区蔺草协会秘书长余自生以知名蔺草加工企业“黄古林”为例,解释了这一概念:“从基地种植、加工、供应链,到线上线下销售,企业全包了!”他还不忘补充一句,就连加工过程中所需要的机械设备,也是企业参与研发的。
广大草农将蔺草当作“致富草”“摇钱草”,这是因为相较于一般的经济作物,蔺草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一般来说,蔺草亩产量有600公斤左右,按当前市场3.8元每斤计算,每亩收入超过2200元,净收入在1200元左右。”余自生介绍说,这样的利润高出油菜籽、大麦和早稻的5至6倍。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海曙打造蔺草产业全产业链有着先天优势。据介绍,海曙草席最初以“越席”闻名,公元前250年左右成书的《礼记》就已有了“大路越席”的记载。这说明2700多年前黄古林一带的先民就已开始种草织席。“家家有织机,户户编草帽”就是上世纪70年代以前海曙席草编织兴旺的真实写照。
值得一提的是,海曙蔺草业发展至今,已经不仅仅是单一的草制品生产加工。海曙蔺草业利用草编生产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优势,融入了竹、藤、皮、木浆纤维等多种原料,开发出草编制品、仿草制品、草竹混编制品等10个系列100多个新品种——蔺草制品已从过去单一的榻榻米,向草竹制品、藤制品扩展,向着家纺业扩展。
如今,海曙的蔺草种植及加工产业已成为农业出口创汇、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据了解,海曙现有各类蔺草加工企业80多家,原料基地6万亩,销售总额20.1亿元,其中外销占60%左右,内销40%,拥有从业人员2.3万人,联系带动农户4万户,是全国最大的蔺草生产和出口基地,正如余自生所说的那样:“全国蔺草90%以上在宁波集中种植,而宁波蔺草的90%以上分布在海曙。”
壮士勇断腕,行业获重生
在全产业链的打造过程中,什么最重要?余自生说:“利益联结机制的建立是核心。”
海曙打造蔺草产业全产业链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如今这块金字招牌,与近年来行业的围绕利益联结机制的转型升级密切相关。
2015年,日本蔺草市场加速萎缩,从鼎盛时期的每年4500万张下降到每年1300万张,蔺草加工企业却盲目生产、囤积蔺草,致使供需失衡,引发一场席卷蔺草行业的“毁苗求生”风暴。
同样种蔺草,有链无链大不同——张小军原本是古林镇种植蔺草的散户,他用“壮士断腕”来形容当年行业的转型,“大部分秧苗都被销毁了,自己和不少村民一样,选择把田交给企业统一管理,自己当起了‘员工’,成为企业产业链中的一环。”张小军说,“再也不用担心收成,只需要干好自己的活,每个月就能有稳定的收入。”
从“泥腿子”到“田间白领”,张小军的身份转变,其实是海曙蔺草围绕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在行业协会的牵头下,44家蔺草加工企业宣布销毁当年90%的蔺草秧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换来行业的重生。
及时调整蔺草制品的光滑度和软硬度适应国内需求,开诚去年内贸产值突破1.3亿元;黄古林建成草编博物馆提升产品文化附加值,完善电子商务平台,2017年线上销售额超过1.3亿元,占年销售额的一半以上,其中仅天猫平台年销售额就超过1亿元……如今,海曙蔺草加工企业开始走上转型之路,跳出传统的日本市场,“两条腿走路”求生存,内贸产值占比以每年15%至20%的速度提升,目前已占据近一半的国内市场。
另一方面,经过2015年“毁苗求生”事件的考验,如今的蔺草加工企业已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行业协会的引导下,企业抱团参与各类交易会,积极开拓新市场;与供电部门、交警部门密切配合,保证割草期间电力稳定、道路通畅;经过成本核算,制定统一的外销指导价格,主动打击恶意抬价、低价倾销等不正当竞争行为;配合政府解决了田间废草、车间废草和车间粉尘三大污染源问题,减少烟气排放约2.5万吨。
产业强不强,标准见真章
抱团合作是降低风险的手段,品质提升是企业立足的根基。倘若仅仅做廉价的生产加工,停留在蔺草产品本身的输出层面,无疑是“守着金山要饭吃”。如何将“致富草”的资源集群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余自生说,既要做品牌、更要做标准。
这些日子,余自生正忙着组织会员单位参加中国针棉织品交易会,向全国各地展示产自海曙的优质蔺草制品。此外,已有蔺草企业进军华交会,率先将蔺草制品输入欧美家庭。
作为“中国蔺草之乡”,海曙在蔺草产业品牌创建上连创佳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标记认证,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草编基地”,被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授予“中国凉席品牌之都”称号,获得国家工商总局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浙江省质监局授予“区域名牌”。全区草编行业中市级名牌13个,省级名牌9个,市级龙头企业16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有15个商标分别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浙江省著名商标和宁波市知名商标。
“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去年7月,区蔺草协会联合开诚、华备、黄古林等蔺草加工企业和丝享家居科技、华业纤维科技等下游企业,参与制修订了草编制品轻工行业标准和竹编制品、藤编制品国家标准,再次提高了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给全国蔺草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规范的发展契机。“宁波的蔺草制品偏向中高端,所有产值超过2000万元的规上企业具备研发新产品的能力。”余自生告诉记者,“我们不打价格战,拼的是产品品质。”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通过多方努力,海曙蔺草产业由“台后加工”真正走上了“标准发言台”,获得蔺草生产国家标准制修订的“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