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

集士港镇 古林镇 高桥镇 横街镇 鄞江镇 洞桥镇 章水镇 龙观乡 石碶街道 月湖街道 西门街道 江厦街道 南门街道 鼓楼街道 白云街道 望春街道 段塘街道

从养老到享老 幸福看得见

    2018年06月29日 17:23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全媒体记者林婷婷通讯员钱怡丰

  对七八十岁的孤寡和空巢老人来说,最担心的莫过于生活不能自理和精神寂寞。不过,住在海曙的老人们几乎没有这个烦恼:行动不便,可享受上门陪护服务;无暇做饭,可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享受老年人营养餐,隔三岔五还有不同的人上门来陪聊;遇到难题,可坐在一起议一议,充分行使自身养老话语权……这是海曙区推行了14年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作为宁波最老的城区,2003年,海曙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到10.3%,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养老资源的需求大幅上升,但用传统的方式去投资建办老年福利院、养怡院等,只能是杯水车薪。区星光敬老协会在当年10月,向区政府提交了《关于对推进社会化居家养老问题的思考》。这一设想正是基于区委六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对全区建立社会化养老助老机制,探索居家养老等服务模式所提出的要求。

  2004年3月,海曙选取了17个社区,在全国率先试点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区政府每年出资220万元,向社会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享受服务的是辖区内的高龄、独居、经济困难的老人,服务员是社区内的就业困难人员。同时,相继在有条件的社区建起了一批“日托夜归”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政府购买服务”这一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在2005年迅速覆盖到全区65个社区,有效地缓解了社会养老的压力。2008年初,“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荣获“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这也是宁波市捧回的第一张“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奖牌。

  而这,仅仅是海曙在探索居家养老道路上走出的第一步。老年人养老需求分为三个层次,经济供给、生活照料、精神赡养。为了让居家老人实现“有交流、有参与、有事做”,从2008年开始,海曙区又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行居家精神养老服务模式,成立居家老人精神生活服务专委会,破解老年人精神孤寂的社会难题。

  当时区政府专门拨出60万元资金,推出了一系列可供老人选择的精神养老服务“菜单”。对于政府买单之外的养老需求,通过义工招募中心等载体,整合社会资源来满足。多管齐下,让老人在精神上得到敬重,在情感上得到慰藉。

  针对失独老人,2013年,我区成立了关爱失独老人专业委员会,在12个社区进行试点,率先探索对失独老人精神上和生活上的关爱工作。半年后,我区又加大力度照护失独老人,在全区76个社区建立“并肩行”照护团队,实施以照护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成效明显。

  依托于我区蓬勃发展的社会组织,一张从上至下构建互助养老服务组织网络逐渐显现。区级层面,借助区星光敬老协会,推行由社工、义工、医护人员组建的“三合一”服务团队,在全区各街道、社区建立养老议事会、单身老人俱乐部等养老服务组织;街道层面,普遍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组织和管理街道辖区内社会组织;社区层面,整合为老服务资源,推行“以老助老”的理念,发挥老年社会组织“自我决策、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优势,打造“百岁粥坊”、“月湖大道吧”等有口皆碑的互助为老服务品牌。

  从养老到享老,幸福正逐渐成为海曙老人看得见的风景,国字号荣誉纷至沓来:中国社会创新奖提名奖、全国社区服务优秀项目奖、全国老年心理健康与精神疾病预防十佳集体、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社区养老服务先进单位……

  但是,海曙并未就此松懈。截至去年底,海曙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5.8万,其中80周岁以上2.4万,分别占全区人口的25.5%和老年人口的15.2%。海曙区民政局认为,面对海量的养老需求,单有政府一个“引擎”远远不够,需要政府、市场与家庭协同发展。

  2016年,海曙成立广安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凸显养老需求信息服务、智能化养老产品展示、居家适老化设施体验、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四大功能;2017年,海曙构建集合甬城智慧养老APP、甬城智慧养老电视机顶盒、56805680为老服务热线电话的“三位一体”智慧养老服务矩阵,促进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

  新时代要有新思路、新突破,才能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下阶段我区将继续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信息为辅助、医养相结合,覆盖城乡、保障有力、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投资多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安、老有所乐,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

本文来源: 责任编辑:林婷婷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