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

集士港镇 古林镇 高桥镇 横街镇 鄞江镇 洞桥镇 章水镇 龙观乡 石碶街道 月湖街道 西门街道 江厦街道 南门街道 鼓楼街道 白云街道 望春街道 段塘街道

种菜出大招:农田里铺上了轨道

我区积极探索智慧农业发展路径

    2018年08月06日 14:38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海曙新闻网讯(记者张立 通讯员朱斌)“有了这套装备,种再多的蔬菜都不需要增加人力。”日前,鄞江镇蔬菜种植大户周康伟正计划扩大蔬菜种植基地,让他充满信心的“王牌”就是他自主研发的“轨道农业”技术。

  年近六旬的周康伟直言自己是个新农民,不仅是务农新手,更是有着全新的种田思维。“企业里可以机器换人,农田里为什么就不行?”周康伟指着大棚里的几台机器说,“15亩农田,我全部铺上了轨道,成套的机器沿着轨道就能完成耕地、整土、播种、浇水、施肥甚至是病虫害防治等流程。”说话间,周康伟就向记者依次操作了一番,省事便捷。

  轨道农业是周康伟一个全新的尝试,下步他还计划在冷链端设计新机器。“这样从播种到最后的冷链,都在轨道上机械化操作,让老百姓可以吃上最新鲜的蔬菜。”周康伟对未来充满信心。

  走技术路线,让传统的务农变得更轻松,正成为海曙不少农民的制胜法宝。石碶街道横涨粮草专业合作社的粮农杨培波凭借一套智能“灌溉系统”,让他可以避开日晒雨淋,遥控“种”好600亩的粮食。杨培波介绍,通过大屏幕,在线连接田边的摄像头,就可以实现千米遥控,放水和关水一键操作,既省时省力,还有效避免了不当操作。

  不仅是农户,农企也纷纷打造“技术股”。短短几年时间,天胜农牧已建立和完善了雨水收集净化循环利用系统、物资循环利用系统和生态平衡系统。其中雨水收集净化循环利用系统可以24小时不停运行,各个生产区域都是活水,真正实现流水不腐。即使农场在遇到连续30天不下雨的情况下,通过该系统依然能保证动植物的给水,被赞誉为“水奇迹”。

  “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与众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涌现是密不可分的。”区农林水利局相关负责人直言,农民爱上技术,其背后源于高科技下乡入田和传统生产方式革新的双重动力。为适应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需要,海曙也正积极通过资金、政策扶持,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引领农业发展方式渐变。同时,依托新技术的农业经营主体也成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摇篮,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务农方式逐渐吸引新农民卷起裤腿下田。

  为了让农业生产的技术路越走越宽敞,全区正聚焦智慧农业发展途径,以古林镇数字农业项目为抓手,探索“农业+互联网”“云认养”“APP农场”等农业新业态,尝试“科技+”“大数据+”“旅游+”“生态+”等新模式,促进农林、水利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目前,全区已完成1个点接入浙江省智慧农业云平台的农业物联网视频监控点,依托“宁波农业云”平台,完善农业物联网、电农资监管等9个业务支撑系统,打造农业生产灾害预警评估、农产品质量安全精准追溯等3个核心应用系统。

本文来源: 责任编辑:张立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