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从海曙区城管局垃圾分类办传来消息,据《2018年1~6月全市生活垃圾增量控制情况的通报》数据显示,海曙区年度控制总量为48.63万吨,1~6月实际总量为23.11万吨,占年度指标47.52%,同比负增长3.75%,成为全市唯一的生活垃圾增量控制负增长的区,有效地实现了半年度垃圾减量的目标。
海曙区是如何实现减负的?从2013年开始,海曙区就率先开展垃圾分类试点探索。5年来,海曙区不遗余力地做好垃圾分类普及,试点一户一码、委托第三方督查、开展志愿者入户、推行绿色积分、引入智能分类……如柳锦社区作为全市首个再生资源小区试点,社区居民将用剩的各类玻璃制品拿到社区兑换,而社区将积累一定数量的废玻璃运往专门的玻璃制品企业,完成废玻璃回收利用。目前,海曙区各社区均设置了废旧玻璃等低价值可回收物暂存点,全面打通了从居民家到再回收企业之间的废玻璃资源利用渠道。
为更好地让垃圾资源归位,海曙区针对可回收物开出了“居民自行处理、街社物牵头、81890兜底”的模式,即居民可以选择自己分类处置,或选择由街道、社区、物业三方公布的回收企业,或直接致电81890,由81890为居民精挑“就近”企业预约回收。同时,有条件的社区加入“垃圾分类+资源回收”项目,通过“我要换糖”平台实现网络预约。
大件垃圾经常在其他垃圾里“鱼目混珠”,为做好两者有效分类,海曙区也做了不少工作。一方面落实各小区在合适的空地位置设置大件垃圾收集点,并设置分类标识,做好围挡要求,引导居民将大件垃圾投放到收集点,要求物业单位及时将大件垃圾清理运输到专业处置企业;另一方面积极搭建好社区与企业的“桥梁”。如浙江星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日处理大件垃圾能力100多吨,实现大件垃圾96%的综合利用,为有效解决海曙区大件垃圾的处置提供了专业化企业化服务。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海曙区还率先把垃圾分类向农村推进,西片区各乡镇(街道)积极行动、主动作为,从宣传发动入手,想方设法提高村民对垃圾分类知识和要求的知晓率、参与率。
垃圾源头减量,海曙区一直在行动。海曙区即将出台的实施方案提出了2个目标5项任务,并制定了街道6类33项标准、区属单位3类10项标准的考核清单,对各小区的垃圾分类要求不断拨高,对区属各单位、部门的责任再提升,继续推动全区垃圾分类工作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