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讯(全媒体记者唐慧晔)8月18日,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章水镇杖锡村农民严志苗和往常一样,早早地出门务农,直至傍晚时分才回到家中。匆匆吃上几口饭后,他便来到书桌前,拿起笔,写着当天在山间地头上发生的新鲜事:“这里离市区实在太远,我想用文字记录下家乡生活,让更多人知道大山里的模样。”
每一天都要读书,每一天都要写作,纵然身处海曙海拔最高、最偏远的杖锡村,严志苗也将这个习惯坚持了整整38年。38年间,他一手拿锄,一手握笔,在各类媒体发表文章3000余篇,内容大多都是反映家乡杖锡的风土人情和发展变化。“在大山深处坚守文学梦,的确不易。”区文联相关负责人评价道。
今年55岁的严志苗从小喜欢文学。初中时,他参加学校组织的作文比赛,即兴写了一篇《丹山赤水》,获得了一等奖,学校奖励他一枝价值7.5元的钢笔。从那以后,他对于读书、写作的热爱便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一名作家的梦想也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
山里没有书店,也没有书刊销售,为了不让自己的文学梦“断粮”,严志苗一有机会就去市区总会向一些熟识的人要上一些书刊,作家书籍、文艺宣传资料等等,然后悉数带回大山里。日子久了,严志苗的藏书已经有25个麻袋那么多,一共10000余册。
博览群书,让严志苗成了大山里有名的“学者”,不少当地村民都爱找他帮忙写幅对联、或是写封信。1988年,严志苗被临聘为杖锡报道员,开始采写家乡的新闻报道,大量的稿件经由他的笔发表在报纸、广播和电台,读者和听众因此知道了大山深处的变化和发生在那里的故事。至今,严志苗的名片上还赫然印着“新闻报道员”五个字。
“这一摞报纸便是我作为报道员时提供素材写的文章,我始终不舍得丢掉。”记者在严志苗的家里看到,不大的空间里,目光所及之处都有书籍的影子。不过,最吸引人的还是严志苗床头边放着的一叠叠厚厚稿纸,纸上的字苍劲有力。“这些都是我创作的小说、散文和诗歌。”严志苗告诉记者,不管创作什么,他的主题都是围绕家乡杖锡,先后创作了《家乡赞》《班车出山》等一批作品,“写熟悉的地方、熟悉的事,这样的文字也最具活力。”
长年累月的不懈坚持,严志苗的作家梦终于成为现实。2016年,由严志苗创作完成的《杖锡物语》经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书中共采写了32个关于杖锡的传说故事。严志苗说,采写这本故事集,他用了整整十个月的时间,靠着双脚,或是借助公交车,走了很多村庄。每到一处,他便仔细采写核实,有两人以上说法一致的,他才会选用。“拿到书的那一刻,真是开心,不光我开心,整个村里的人也跟着开心。大家都没想到,农民也能出书,也能当作家。”忆及当时的场景,严志苗仍显得有些激动。
“人活着,有点追求总是好的。”采访快结束的时候,严志苗才用简单的三言两语说起了自己除了读书、创作以外的生活。早年,妻子因受不了大山贫穷出走,一度给严志苗带来心理重创,但他仍旧咬紧牙关坚持着,独自抚养女儿健康长大,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眼下,严志苗正埋头搜集、采写民间故事,待时机成熟后想再出本书。“读书、创作,就像是我种植的樱花,映红了我的生活。”严志苗说,虽然他现在的生活也算不上富裕,但至少一年年地越过越好,他很知足,也对未来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