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的职业,崇高的使命”。医师是一门神圣的职业,承担了治病救人、助人健康与幸福的伟大使命,他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以崇高的职业道德、精湛的医疗技术,精心呵护患者生命、播撒健康福音,用辛勤的付出换来万家和美,其间涌现出一大批医学大家和人民的好医生。为庆祝刚刚过去的首届“中国医师节”,为表达我们对医师们的崇高敬意,今天起,本报将陆续推出20位医师的报道——他们是甬城的名医,是我们宁波人的好医师。
【人物名片】
董幼祺,宁波市中医院副院长,首届甬城英才——卫生名医奖获得者,董氏儿科传承人,国家及浙江省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
记者陈敏
三根手指,七代相传,董氏儿科发展至今已200余年。在上海、宁波地区,提起董氏儿科,几乎无人不晓。而如今的“掌门人”——国家名老中医第六代传人董幼祺更是将董氏儿科发扬光大。
1953年,董幼祺出生于董氏中医世家,耳濡目染,儿时的他就会背诵《汤头歌》《药性赋》……看到父亲白天黑夜地在家里为病人搭脉开方,年幼的他就有一个心愿——长大后也要像父亲一样治病救人当医生。
从医45年,诊疗100余万人次。董幼祺在学术上创立了诸多治疗思路和法则,如“调治儿病,注重脾胃”“活血透疹法治疗麻疹”等,并继承和创新了小儿外治法,丰富了儿科临床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发挥了卓著的疗效。
而最让老百姓津津乐道的是他妙手回春的故事。有一个仅一个半月大的婴儿,疑是“石骨症”,肝脾肿大,全身骨骼普遍性致密硬化。这个病临床上极少见,常因并发感染而夭折。西医治疗“石骨症”,目前惟一有效的方法是骨髓移植。可该婴儿这么小,骨髓移植有困难。万般无奈,患儿家长抱着孩子到董幼祺处求诊。他分析认为,患儿因血虚而致血瘀,导致骨细胞发育不良,由此采取壮肾健脾、治血养血的治疗法则,以熟地、龙骨、党参、淮山、当归、川芎等药为主,对症加减施方。让患儿家长惊喜的是,经过数月治疗,患儿的血红蛋白从原先的3.9克上升为10.5克,肝脾肿大消退。一年后,患儿经检查骨骼发育正常。至今,随访五年,患儿发育正常。
这样的案例还有好多,董幼祺的声名远播全国各地,北京、上海、福建、广东等地的家长常抱着患儿慕名而来,许多病人家属为了挂上他的号,凌晨两三点就排队等候。
“董氏儿科不仅是宁波的,更是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董氏儿科的传承与弘扬者,董幼祺在倾囊培养弟子的同时,还被聘为国家(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名老中医诊疗所特聘教授,并成立了董氏儿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基地、全国及浙江省董幼祺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上海“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董氏儿科”基地、诊疗研究中心等学术传承研究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