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丁梦莹 通讯员沈晨舒
日前,望春街道青林湾社区成立了“青林书画社”,现场二十多名书画界知名人士纷纷挥笔留墨,一展书画风采。今年以来,望春街道以“社区群”集群分类治理模式为思路,辐射规划为抓手,创新打造“家文化·群建设”文化家园阵地。
更新阵地
齐全设施打造文化家园
走进清风社区,一座7楼层、面积1700余平方米的清风社会服务与发展中心出现在记者眼前。作为海曙区首座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板块丰富的社区型大楼,中心以“一室多用、赋值增能”的理念打造社区文化共同体,进一步营造“家感觉”。“每周社区都会在中心开展不同的文化活动。”清风社区负责人李青波介绍说。
作为老小区的徐家漕社区,居民基本文化需求量大。去年年底,望春街道全力整治徐家漕社区综合大楼,新的图书馆、老年活动室每周都会开展各类文化活动2-3次,“举办活动既能增进居民文化福祉,也能提升居民的文明素质,真正打造出具有特色的社区之家。”望春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活动中心的配套设施齐全了,社区的文化广场也要利用起来。社区内原有的下沉空间、中心区域里开展了“一空一廊多阵地”建设。该负责人介绍说:“无论是清风社区的‘圆文化广场’,还是徐家漕社区的‘关爱长廊’,都通过完善内景布置,进一步提升广场整体文化感,扩大了社区文化家园的空间。”
以群分类
多点开花拓展新空间
近年来,望春街道推出“家园群”系列,将辖区内14个社区分为东中西三个群,精准对接、资源共享。东部实现“共享文化家”,中部推进“融合文化家”,西部提升“服务文化家”。
139次各项文化讲座、24次传统佳节庆祝活动、5200余人次参与……以清风社区文化家园为中心的东部区域社区软硬件资源丰富,居民需求以营造现代化、品质化的生活环境和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主。
“中部地区居住群体复杂,生活方式差异较大,居民诉求多样化。”望春街道相关负责人说,针对以上特点,在中部区域开展了“村居文艺大融合”,吸纳中部居民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同时发挥“望春民星”作用,提升文化家园的顶端建设能力,实现“融合文化家”。
然而,面对老、弱、病、残群体较多、社区软硬件资源相对匮乏、急需通过“文化脱困”实现自我发展的西部区域,“服务文化家”应运而生。“我们积极打造‘家乐’工作室,推出‘点亮心灯’,让焦虑妈妈不再失眠,推出‘家门口的爱’,让三无老人不再孤单。”徐家漕社区负责人说。
多方参与
三社联动书写新篇章
社区文化家园的开展,离不开各类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团队的助力。“三社联动”通过社会组织引入外部资源和社会力量,引导居民共同参与,扩大文化家园影响力。
“我们实行了‘三专社工’培育,即有专人负责社区文化家园的活动安排,有专人负责文化家园新媒体宣传,有专人负责文化家园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望春街道相关负责人说,目前街道共有文化家园“三专”社工近30名,创建了各类社区社会工作者基地“家乐工作室”等,进一步提升文化队伍管理、文体活动组织能力,形成文化家园良好的“内循环”。
专业队伍有了,志愿队伍也不能少。望春街道整合了社区“青林之声”“舞媚娘”“叫醒耳朵”“爱心红娘”等专业志愿团队,推出“幸福敲敲门”“残疾人家人会”“社区因你而美丽”等活动,达成社区与居民服务项目联建、文化活动联办,进一步增强社区文化志愿服务对文化家园创建的力度。
“通过‘三社联动’,使望春的文化家园整体形成互导、互助、互爱、互乐、互惠的‘家核心’。”该负责人说,目前街道共有社会组织265家,其中社区服务类37家,文体教育类47家,真正实现了文体团队和志愿者团队的打包扩容和集中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