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讯(记者张立 通讯员朱斌)9月15上午,在古林镇茂新村的广袤田间,一字排开的拖拉机在稻田边亮出了“中国农民丰收节”,赵大有、王升大带来了美味的糕点,让村民和特意从城区赶来的市民也大饱眼福和口福。
这是海曙农民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迎接属于自己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这场田间里的狂欢也拉开了海曙区庆祝中国首个农民丰收节活动的序幕。
不仅仅是农民的节日
早在6月,一条“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新闻便传开了。“当时我第一时间就把这个喜讯发在微信朋友圈。”杖锡村花木合作社负责人鲁根水直言,有了这个节日,祖祖辈辈在田里刨食的农民多了一份荣誉感、幸福感。
在杖锡高山村耕耘多年的鲁根水清晰记得,以前当地农民有个不成文的习俗:在每年的秋分时节,上山采摘野生猕猴桃等果子。在那个物质条件相对匮乏的年代,山林里的野果野菜既能果腹又可以拿去零卖补贴家用。“我们都称其为秋收节,虽然是农民自取的‘节日’,但也流露出农民对丰收的渴望与喜悦。”鲁根水说,随着社会发展和农业增产,如今的农民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像他们村,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从2007年的2500多元增加到2017年的7500元。
从民间自发流行的“秋收节”到全国庆祝的“丰收节”,给农民设立一个专属的节日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区农林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举办节日节庆既是农民庆丰收、晒丰收的节日,也是全社会享丰收、助增收的节日。“像古林镇的丰收节,就吸引了不少城区市民赶来一起欢庆。”
据了解,我区除了古林镇的这场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外,还将在高桥镇继续举办一场庆典,通过农民们自创自排自演节目助兴,农产品集中亮相,体现出农民的节日农民办、农民乐。
九月的味道是丰收
春华秋实,秋分时节硕果累累。
集士港镇新后屠桥村的农民屠曙光这几天忙得不得了。他说,今年村里的“水上牧场”迎来大丰收,他每天采摘的菱角和部分莲蓬都卖得很火爆,而且通过微信朋友圈“吆喝”,新客人和回头客就更多。“村里种植了约60亩菱角,采摘期可持续到10月底。今年的菱角零售每公斤可卖14元,每亩产值可达1万元,收益很可观。”屠曙光笑呵呵地说,丰收还多亏了村里正在打造的“千亩美丽农田”项目。
据悉,作为“千亩美丽农田”项目的一部分,该村引进的丰圣农庄也已和广大市民、游客见面。其中,荷花园是农庄倾力打造的特色园区,里面栽种了包括“太空莲”在内的多个品种的荷花,并套养多种鱼虾,还规划了步道和游船水道,充满了江南水乡的韵味。市民们在园内可漫步赏花,可垂钓烧烤,也可划船采莲藕。
章水镇箭峰村沁草果园的高山桃子熟了,横街镇大雷村的红心猕猴桃开始采摘,还有四明山多产的竹笋、花生、玉米、土豆等也迎来丰收季……金秋九月,是大地回馈农人辛勤耕耘的季节,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农民的脸上。
丰收更要丰产。区农林水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积极帮助种植大户培育农业特色品牌,提高海曙农业竞争力。“我们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各类生产主体和行业协会申报各级名牌、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等,提高我区主导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支柱品牌。”该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拥有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5家;中国驰名商标5个、浙江省著名商标11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浙江省名牌(农)产品15个。
广袤的土地深开发
唯有不断发展,海曙的农民才能在金色的土地上年年话丰收、庆丰收、享丰收。
“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建设是海曙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根据地域分布和产业特点,海曙区农业分成了以环城区为核心的都市农业生态休闲区、以城西半山区为核心的现代农林特精品区、以四明山区域为主的现代生态产业示范区3个区块,并在每个区块中开展2个项目作为示范点,开展“三区六园”建设。
集士港镇湖泊河现代农业园区目前正在进行招商引资。以古林为核心的现代都市农业集聚园区,逐步形成三产高度融合的农业集聚区,其中农业农村部数字农业试点项目(华东地区唯一)核心区块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项目北区建设已顺利完成,南区建设正加速推进,天胜农牧一期提升工程微生物发酵床生态养殖实用技术推广项目已完成项目验收,二期生态养殖基地可行性报告经专家论证通过将开工建设;大学生“双创园”已全面启动,已有7名海归留学生“农创客”进驻园区;照天港河生态河道建设已进入招标程序,千丈镜河、里龙港河生态河道建设目前正在进行项目设计和前期政策处理。该园区还成功入选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名单。此外,现代农林特精品区,现代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也正有序推进。
还有一组数据也道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巨大利好:2018年上半年全区农业增加值超8亿元,2017年间有20多家农产品电商企业的销售额突破4亿元,全区农家乐接待游客268万人次,完成营业收入11169万元,并带动周边农副产品销售收入12249万元。
“做足做精特色农业这篇文章,不仅让农民丰收可望,更能辐射带动区块高质高效发展。”海曙区农林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