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

集士港镇 古林镇 高桥镇 横街镇 鄞江镇 洞桥镇 章水镇 龙观乡 石碶街道 月湖街道 西门街道 江厦街道 南门街道 鼓楼街道 白云街道 望春街道 段塘街道

扶贫+扶志 厚培教育土壤

    2018年10月22日 15:34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海曙新闻网讯(全媒体记者王超整理)开栏语:山海相连叙情谊,对口帮扶谱新篇。随着海曙东西部扶贫协作山海协作百日攻坚行动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区党员干部、技术骨干等中坚力量分批奔赴贞丰、庆元等地,搭建联姻桥,协力促发展。今起,本报开设“帮扶手记”专栏,记录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见证脱贫攻坚征程中的泪水与笑声,艰辛与荣光。

  人物名片:宁波市第十五中学教师李骏

  帮扶地点:贞丰县第一中学

  今年4月,我从宁波出发赶到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第一中学,担任对口帮扶教师。黔西南悠久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热情好客的少数民族兄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一名教师,做好教育帮扶工作,走进当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探寻教育精准扶贫的有效方式,是我肩负的责任。

  来到贵州的第一个月,我就挨家挨户走访、了解一中和县城初中的教育现状。通过与孩子、家长、当地学校老师的交流沟通,我发现,在宁波多年的帮扶支持下,当地学校的教学硬件设备已较为完备,教育发展的短板主要在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当地教师接受培训的渠道有限,家校联动机制缺乏,家长对学生的教育、监督存在盲区,学生普遍对未来缺乏规划和认识。

  最远的一次家访,我们到了贞丰县最北面的北盘江镇,盘旋山路1个多小时才到达我校一名七年级学生小王的家。小王出生后就再没见过父母,跟生活拮据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本可以选择在镇上读初中的她却执意到县里上学,爷爷奶奶为了让孙女读书,东拼西凑2000元买了一头小牛,准备将来供小王上大学。她说:“县城学校质量好,我读好书,就能让爷爷奶奶过上好日子,也许那时候爸爸妈妈就会回来了……”13岁女孩的一番话,我听出了超越年龄的家庭责任和担当。

  扶贫先扶志,摆脱“等、靠、要”,拔掉穷根。从政策性兜底保障到技能培训,只有贫困群众树立生活的自信,奋发自强,才能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才能唤醒持久的脱贫致富动力。基于这一认识,我首先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因地制宜地带进了课堂。本学年,我负责初三毕业班化学课教学工作。全新的教材体系、复杂的学情对我来说是不小的挑战。我通过协助教学管理、教研组建设以及课题研究工作,不遗漏每个机会全方位了解学校教育现状。在结合当地学情的基础上,把宁波学校优质的教学经验、有效的学习方法融入到课堂里。

  夜晚走在贞丰街头,看到的最亮的那栋建筑物,十之八九是学校教学楼,它似北极星指引着孩子们前进。贞丰初中生跟宁波的孩子不同,他们晚上都要上课,而我也在开学第一天便体验了从教以来第一次上晚课。此外,由于教师力量紧缺,起初让我很不适应的还有大班额的教学,单单是改一个班的作业就至少要花一个半小时。然而贞丰学子求知的渴望是我工作的动力,每每听到夹杂黔西南口音跟我打招呼的一声声“老丝”,都提醒着我来这儿的使命。

  从东海之滨到西南山区,与学生们共同学习了半年,我慢慢地把这里当做了“家”。学生们刻苦、朴实的性格让我非常感动。作为“家”的一份子,我要为建设美丽贞丰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我愿在教育扶贫的道路上,一步一脚印,与志同道合者们,一起踏出贞丰教育的发展之路。

本文来源: 责任编辑:王超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