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

集士港镇 古林镇 高桥镇 横街镇 鄞江镇 洞桥镇 章水镇 龙观乡 石碶街道 月湖街道 西门街道 江厦街道 南门街道 鼓楼街道 白云街道 望春街道 段塘街道

[浙江日报]打造品质宜居社区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对海曙区加强社区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2018年10月29日 14:54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社区治理必须深化改革,要改善社区规划政策,改新社区营造理念,改活社区治理体制,改优社区服务机制,改实社区资金投入,改良社区人才引育,改变社区治理氛围,重新焕发社区治理的生机。

  打造品质宜居社区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对海曙区加强社区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孙黎明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础、党建引领的阵地、市民生活的家园、城市文化的窗口和共建共享的平台。可以说,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稳,则城市稳;社区美,则城市美;社区发展强,则城市发展强。

  海曙区共有98个社区,数量居宁波市第二,其中城区街道社区76个,涉农镇(乡)街道社区22个。海曙社区建设起步早、基础好,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社区发展路子。然而在当前的社区治理中依然存在一些短板。今年来,我实地走访澄浪、北郊、安丰等50余个社区,并与社区书记进行座谈交流,先后10余次到相关部门开展调研。通过调研,我进一步掌握了情况,对如何打造品质宜居社区、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有了一些思考。

  一、社区治理的基础成效

  近年来,海曙区在社区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先后获评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第二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单位。主要有三点经验:

  一是体制机制持续创新。2003年,海曙区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进居委会直选;2005年,率先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2006年,全面推广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模式;2013年,确立“一委一居一中心”社区管理服务新框架,并推出专职居委会委员设置;2017年,推广“开放空间”居民议事模式。这些创新举措,使海曙区社区治理水平一度领先,涌现出万安、澄浪等一批社区品牌。

  二是选聘分离专业专职。居委会由选举产生,负责居民自治;专职社区工作者另行聘用,承担公共服务。这种剥离,推动了社工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截至2017年底,全区社工职业资格持证率达64.3%,中心城区达到80%。目前全区已有近百个社会工作案例获全国、省、市奖项,6名社工成为省、市级“社区工作领军人才”,50余名社工当选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和劳动模范。

  三是“三社联动”活力充沛。海曙区建立了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专职社区工作者为支撑的“三社联动”工作机制。成立全省首家区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创立政府购买服务和公益创投机制,打造宁波善集公益一条街品牌,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作用日益显现。

  二、社区治理的瓶颈

  顶层设计不够系统。社区治理缺乏整体规划,一些部门和干部往往在考核利益驱动下忙于经济发展、拆迁维稳等工作,对社区建设的投入和重视有限。上下联动、部门协作还不够密切,整体推进氛围不够浓、合力不够强。党建引领作用有待深化,有的党组织设置不合理,覆盖不全面,活动开展缺乏针对性,凝聚力、吸引力不够强。因此,一些社区老品牌有所没落,新品牌成长却很缓慢,缺少能引领全区发展的标杆。

  品质层次还不够高。城区9个街道2000年前建成交付的老旧住宅小区有房屋3100余幢,建筑面积约820万平方米,居民约10.3万户。这些小区设施陈旧,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滞后,个别社区配套用房存在短板。近年来的社区满意度测评显示,近一半的失分都与环境卫生、物管服务有关。

  人才队伍存在隐忧。全区社区书记平均年龄为46周岁,且多为女性,由于满50周岁就要退休,部分社区带头人创业创新劲头下降,工作队伍也面临青黄不接的问题。同时,基层社区负担比较繁重,社工的许多精力用于信息采集、数据报表、台账整理等工作,包片联户、服务居民的职能有待提升。

  社区活力激发不够。社区治理中,党政主导是强有力的,但社区自治组织层面如居委会、业委会以及社会组织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够,群众的参与热情和组织化程度还不够高,共建共享共治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充分建立。

  三、对策和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深刻感受到,海曙区社区治理必须深化改革,要改善社区规划政策,改新社区营造理念,改活社区治理体制,改优社区服务机制,改实社区资金投入,改良社区人才引育,改变社区治理氛围,重新焕发社区治理的生机。

  举全区之力推进社区发展治理。制订出台《海曙区关于深入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五大行动”三年计划的实施意见》等一揽子文件,解决社区环境整治、人才队伍优化、社区减负增能等突出问题。注重统筹联动,强化对社区发展治理的研究、策划以及统筹协调,落实一批社区治理创新项目。积极实施品质宜居社区工程,完善指标体系,精心设计品牌载体,力争到2020年,全区宜居社区标准化建设覆盖率达90%以上。

  发挥党建对社区治理的引领作用。加强和改善社区党组织对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推行“大党委”和兼职委员制度,完善区域性党建共建联席会议制度。开展“一线破难、小事建功”专项行动,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着力解决社区治理的问题和民生服务的“关键小事”。全域推行网格党建,把党的组织和工作延伸覆盖到每一个治理网格,支持在社区社会组织中建立功能型党支部。

  着力改善社区居住服务环境。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落实规划配套标准,补齐老旧社区服务用房和基础设施等短板。结合老城复兴、城市双修,实施老旧小区改造3年行动计划,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位综合整治、雨污水分流改造等有机更新,大力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行动,开展部门执法进小区,努力实现“干净、有序、安全”的目标。强化对业委会和物业企业的监督指导,推进社区“两委”和业委会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全面提高物业管理水平。

  不断健全社区工作体制机制。严格执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完善社区依法履职和协助党委政府工作事项清单,促进社区减负增能。深化社区“五多”(机构牌子多、考核评比多、创建达标多、报刊征订多、便民服务中心多头管理)事项清理,进一步精简会议台账,推进台账资料、工作日志数字化登记,深化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应用,让社区工作者腾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包片联户,实现由部门工作执行者向群众诉求收集反映协调者的角色转变。

  加强社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合理配置社工数量,每250户居民配备1名社工,且1500户以下社区至少配备6名。建立与岗位等级和绩效评价相衔接、动态调整的薪酬体系,保障社区工作人员的待遇福利。强化管理激励,创设荣誉社工和社区工作人才特殊津贴,把优秀社工纳入人才储备库管理。实施社区领头雁工程,强化社工队伍的培训,打造全能型社工。

  促进“三社联动”,激发内在活力。在社区工作政社分离改革的基础上,重点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的培育发展,夯实基层“三社联动”基础。加强社区居委会专业委员会建设,如物业管理专委会、文明促进专委会等,加大赋权赋能力度,改变居委会形式化、边缘化倾向。深化共建共享共治机制,畅通居民的诉求渠道,增强对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等资源的动员,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社区治理上来。

  【作者为宁波市海曙区委书记】

本文来源:浙江日报 责任编辑:邬盈蓓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