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讯(记者林婷婷 通讯员蔡赛珍)坐地铁1号线到西门站下车,进入81890求助服务中心,显眼处有一标示牌,指向范思源法律援助工作室。
近日,70岁的鲍师傅第15次来到这里,向该工作室负责人范思源寻求帮助。“范老师真的太贴心了,我不知道该以什么方式来感谢他。”
面对市民的致谢,范思源说:“只要是符合援助条件的合理诉求,我肯定会援助到底。”
记者在工作室里看到,这个小小的办公场所,整齐摆放着一本本与法律相关的书籍。范思源1970年起接触监狱工作,随后被分配至宁波市望春监狱工作,直到2007年退休......近50年来,范思源和普法打交道,从未停歇。“海曙的普法教育比较欠缺,家庭小矛盾经常有。”退休后,范思源经过走访调查,向海曙区司法局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并向81890求助服务中心表示愿意提供公益法律援助服务。
就这样,范思源在81890求助服务中心的法律援助窗口开始发挥余热,这一干就是10年。每个工作日,范思源都会接待不同的市民,帮助调解不同的矛盾,细致地考虑到“对口”、“就近”等因素,一来更专业,二来方便受援人。但凡在法律援助工作中碰到吃不准的事情,别人就会建议:喏,去问问范老师。
2017年1月,范思源加入了银发护苗志愿者协会,在走访许多离异家庭中,他了解到孩子们的生活情况和成长环境,并以整理好文字档案的形式,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同年,范老师法律援助工作室成立了,范思源在这个“根据地”面对面服务市民,白天受理案件审查和指派,晚上查资料学法律,把自己炼成了一部“法律法规活字典”。
近年来,法律援助案件数量激增,不断有新型案件出现,给范思源的工作带来了挑战。“比如受理要收什么材料,承办需要完成哪些环节,承办人结案要提供什么材料,需要核查得更加细致。”范思源说,近些年上门求助的对象多为老年人,矛盾主要涉及财产分配、子女婚姻、理财、保健品购买、老人再婚等。而面对市民尤其是老年人的需求,范思源总是全力相助,他还会多次上门服务,倾听他们诉说,并以案例说法。
老党员、活字典,果然不负重望。范思源在多年的公益法律援助工作中,默默织起了一张暖心法律网。在他的厚厚一叠记录本里,详细写有每个案件的具体内容,并有特殊备注。据统计,今年范思源已接待上门服务对象近400人,退休后累计为1万多人次提供法律援助。
“只要身体条件允许、群众需要我,我会继续干下去,党员就该为人民服务。”范思源坚定地说。每周一、四下午,以及每周二、三、五上午,他一直在工作室发挥余热,服务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