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讯(全媒体记者唐慧晔通讯员汪科达潘海峰)12月26日晚,天色已暗,洞桥镇前王村文化礼堂里传出阵阵欢声笑语。舞台上,外国友人罗兰和前王声乐队、洞桥新联会带来的中外二重唱《贝加尔湖畔》正渐入佳境,舞台下,不时响起村民们的掌声。
今年以来,我区围绕文化礼堂建管用育一体化发展理念,创设星级“亮牌”动态管理、“履职清单”模式、“礼堂三结”等特色做法,为文化礼堂常态运行、长效发展不断注入生机活力。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90家,农村人口覆盖率近60%。年初,我区还获评2017年度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县(区)。
芸峰村文化礼堂整体呈现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几个大字就立在礼堂前,显得格外亮眼;雅渡村文化礼堂窗明几净,图书室、排练室、会议室等一应俱全;芦港村文化礼堂引入健身机构和民营书店,为村民提供价低质优甚至免费的文体服务……90家农村文化礼堂花开乡野,成了海曙美丽乡村的亮丽风景线。
“在文化礼堂建设初期,我们就反复深入基层调研,对礼堂建设全过程开展项目化指导与分段式管理。”区文礼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年,他们深入基层不下百次,每到一村,便结合当地村情、村史,为该地文化礼堂提供建设、展陈指导意见。如今,大礼堂、讲堂及村情村史、乡风民俗等展陈布展已成文化礼堂“标配”,部分村还根据实际注入文化内涵,让礼堂“形神俱美”。
建成文化礼堂的同时,更要培育礼堂文化。对此,除了引导文化礼堂开展各项常态活动外,我区还通过区、镇、村三级联动,积极推动优质文化资源走进文化礼堂。“区文联下属各协会团体与文化礼堂‘结对’、城市社区与文化礼堂村‘结亲’、全区文化礼堂业余文艺团队‘结盟’,成为最引人注目的三个载体,一方面丰富了村民的礼堂文化生活,另一方面提升了文化礼堂的文化自给自足能力,有效提升了礼堂的文化品位。”该负责人介绍。
依托新建成的文化礼堂,蒲家村成为乡村文化发展的一片热土。每到傍晚,蒲家村文化礼堂外的广场上,总有一群年轻的村妇忙着排练各种各样的舞蹈,来往的围观者也往往会被欢快的节奏打动,纷纷伴随着音乐扭动起来,成为一道别样的乡村景致。“这样的场景要是放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蒲家村文化礼堂管理员姚丹告诉记者,蒲家村是一个整体改造村,村民几乎没有可以集中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现在,文化礼堂造起来了,越来越多的村民每天都会来到这里一起跳舞、参加文体活动,他们的心情变好了,身体也更棒了。”
文化礼堂正不断丰富着每一座村庄的精神面貌,改变着每一个村民的文化气质,为乡村夯筑精神家园。“下一步,我们将致力于把政府建设文化礼堂的外部推动力转化为村民普遍的内在需求,把文化礼堂从物质的外部形态转化为村民观念中的精神和情感要素,真正实现文化礼堂的可持续发展。”该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