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

集士港镇 古林镇 高桥镇 横街镇 鄞江镇 洞桥镇 章水镇 龙观乡 石碶街道 月湖街道 西门街道 江厦街道 南门街道 鼓楼街道 白云街道 望春街道 段塘街道

新农民 新活力 新动能

农创客成乡村振兴“生力军”

    2019年01月08日 14:17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本报讯(记者张立 通讯员朱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

  以前,人们常用“面朝黄土背朝天”来形容农民。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民选择外出务工来养活家庭。而今,互联网的兴起和各类扶农政策的实施,使得农业领域大有可为,因此吸引着各类人员返乡或下乡创业。

  在海曙,就有着一群心怀年轻态的农创客,他们在广袤的田野上点燃激情,播种希望,用辛勤的耕耘和汗水解答着新时代乡村振兴这道“必答题”。

  追梦路上的新农民

  这几天,祝佳晖在微信朋友圈里“吆喝”起自家的首批草莓,尽管数量还不多,但颗颗卖相极好。

  “都被订光了,接下来几个月的草莓也都被提前买走了。”这位从边防一线退伍的90后小伙“触田”才5年,但对自己的农民身份充满信心,“广袤的农村土地处处都藏有静待挖掘的‘宝藏’,只要肯吃苦,肯用心,一定能得到丰厚的回报。”

  如今在海曙,和祝佳晖一样的“新农民”还有许多,他们懂农业、爱农村,全心投入现代农业、农村生态、乡风文明等建设,逐渐壮大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今年31岁的任刚在大学读的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却在毕业后与农业结下了不解之缘。2010年起,他开始下田当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拿到了120亩山林,并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陆续种植樱桃、水蜜桃、白枇杷等水果。

  “这片山林位于空气清新的百梁桥村庙准山,位于卖柴岙水库下游,是绿色农产品生产的最佳之地,而且距离城区约25公里,交通便利。”站在成片的樱桃林间,任刚娓娓道来落脚此地开辟农场的原因。

  经过几年的耕耘,任刚有了成熟的营销网络和稳定的客户。去年,他又以“田甜恬”为名,开出了线下农产品实体直营店。越来越好的发展形势让任刚对农场前景充满了信心。他表示,在未来的3至5年,将以樱桃采摘为中心发展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并努力培养出一支集合项目开发、科研技术、产品营销、公司管理能力等于一体的田间团队。

  “新农民”不都是年轻人“包场”。年近六旬的周康伟,原先从事五金机械生产行业,对机械技术充满了热爱,还拥有多项发明专利。2008年,他从城区搬到鄞江,这里的大片土地让他萌生了要把自己的发明专利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去的想法。

  如今,在周康伟的反复试验和改进下,15亩农田里都铺上了类似铁轨的钢制轨道。“施肥、耕地、播种、收获,全部由机器在轨道上操作完成,省力又环保。”周康伟称其为“轨道农业”技术,他可以凭借一人之力,就完成15亩蔬菜的种植,现在他计划着扩大蔬菜种植面积。

  是什么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新农民队伍?或许从一组数据中可以得到答案:截至2018年,海曙区种粮面积50亩以上一共320户,全区农业增加值超8亿元,2017年,有20多家农产品电商企业的销售额突破4亿元,全区农家乐接待游客268万人次,完成营业收入11169万元,并带动周边农副产品销售收入12249万元。

  释放农村发展新活力

  在洞桥镇沙港村,有一片占地约2000亩的农田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水田里养龙虾、田埂上种葡萄、万棵梨树布满田园……”指挥这场农田变身的吴阵飞告诉记者,计划总投资9000万元,分三期持续五年打造,届时,这里将形成一个以种植养殖为基础、文化产业为依托,集休闲、旅游、民居、教育为一体的生态农业文化休闲基地。

  据吴阵飞介绍,项目地处洞桥低洼农田,每年台风季节饱受洪涝灾害,有时几乎颗粒无收。“我们在水稻田里养龙虾和花鲢鱼,优化水质、减少病虫害;在坝上种各种水果,形成立体循环农业,推动亩均产值大幅提升;对项目进行规模化生产和经营,解决部分村民再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吴阵飞表示,这一项目不仅使土地改良、环境优化,而且增产增收,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低洼田、旱涝田改造提供新思路。

  在沙港项目现场,记者看到,昔日低洼地视野开阔,水田连片,现已完成一期300亩土地流转,去年已完成土地平整、排水灌溉、打底施肥等基础工程,将建成标准样板,包括120亩蔬菜采摘区、80亩水稻和小龙虾套养区、110亩休闲垂钓区,完成投资600余万元。

  农创客的到来,不仅实现了创业者心中的梦想,而且也给陈旧的农业生产、销售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能量和活力,让农村、农业、农民的面貌有了改观。在横街镇,今年37岁的孙丹蓉早在2012年底,就选择到大雷村创业,当起了一名农民。孙丹蓉推出家庭配送模式,通过微博进行营销,又随着农场渐成规模,她的营销方式也从微博升级到微信,还与“M6生鲜超市”合作,形成了有机农产品线上线下的配送模式。孙丹蓉并不满足于将绿色产品送上市民餐桌,2017年起,她先后开出了三家“白鹭源生态餐厅”,实现了生态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飞跃”,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经营的亮点。

  在章水镇蜜岩村,开业一年多的“亲溪小筑”民宿生意红火。民宿负责人杨斌华是一位80后的年轻小伙子,他告诉记者,如今的章水从镇区到山区,充满了浓郁的浙东乡村风情,让客人流连忘返。今年国庆假期,他推出了聚会式乡村游,在民宿里游客可以体验烹饪农家菜,围坐在院落聊天;走出民宿还可以体验农家乐,观赏山水美景,让一家人尽情享受山居生活。

  很明显,农创客正给海曙三农发展带来新的能量和活力,他们的“耕耘”不仅影响和改变农村传统的生产方式,带动更多的农民,也为践行乡村振兴提供新路径。

  政策兜底积蓄新动能

  “确实,目前有的乡村发展不快,关键就是优秀的人才都出走、流失了。”海曙区农林水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一定要多方位营造回乡创业创新的氛围,让更多农创客能够在农村,在田野上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情怀。

  跳出海曙看,我省将农创客一词写入2017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并连续通过政策引导、搭建平台、培育典型、加大宣传等办法,培育壮大农创客队伍,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回到海曙看,我区以古林镇国家级数字农业园区、四明山区域产业转型科技示范区等项目为抓手,正谋划筹建大学生创业园,搭建农业众创、众筹平台,培育一批农创客“新农人”,同时探索“农业+互联网”“云认养”“APP农场”等农业新业态,尝试“科技+”“大数据+”“旅游+”“生态+”等新模式,构建海曙农业“智慧模式”。

  在古林镇仲一村,目前正在建设“农业双创园”,已有7名海归留学生农创客进驻。“由村里腾出土地入股,镇里计划投资1000万元,建1万平方米钢架大棚、整改2000米进排水渠,进行新景观化改造,搭建配套服务平台,吸引大学生农创客。”陈奇雄作为园区负责人,对未来充满信心,“作为农业产业孵化器,园区通过保底分红,保证村集体经济收入,为农户提供更多工作机会,还为大学生提供对接农科院等资源的服务。”

  农创金陆项目是以鄞江镇金陆村为核心,包括清源村和悬慈村部分区域,总规划面积8000亩,核心区面积2000亩。“现在这一片区域里已有趣湾农庄、郭斌锦鲤养殖基地、它山堰白茶基地、登山步道等项目建设落地,预计将再投资2.1亿元,实施新建和提升项目16个。”海曙区农林水利局有关负责人对农创金陆项目充满期待,项目涵盖了茶业、花木、特色水果、林下经济等多项区农业主导产业,现拥有渔家风情、农科天地、花间鱼趣、百果香园、密林奇珍、花花世界、诗画田园、禅韵茶园八大景观节点,将来要最终打造成为浙江省重要的农业科技推广平台、宁波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新样板、四明山区域产业转型新引擎和海曙区重要休闲农业基地。

  农创项目的设计,需要政策配套扶持。业内有关人士表示,除了营造氛围,保障资金外,当地政府部门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谋划实施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十分关键。“农创要素齐全,政策兜底服务,才能让大伙敢创业,创好业,还能从中让村民增收、乡村面貌改善。”

  新闻1+1:

  我区出台政策

  扶持农创客队伍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张立通讯员朱斌)日前,记者从海曙区农林水利局获悉,《海曙区高素质新型农民及农业创新发展扶持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正式出台并实施,将以资金奖励的形式,引导和培育新型农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鼓励有规模农业企业走在创新发展前列,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办法》规定的扶持对象需满足一定的年龄、学历、职称等标准,扶持条件则根据自主创业扶持,聘用大学生扶持等不同类型亦有明细要求。

  凡符合扶持条件的,《办法》给出了资金和技术两档扶持。其中,对自主创业者按综合评判分别给予每人每年1.2万元、1.6万元、2万元的资金补助。对年龄在35周岁(含)以下的国内外高校毕业生,经认证机构确认,按硕士、博士学位不同分别给予每人每年3万元、5万元的资金补助。根据自主创业者本人当年度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两项缴费额,给予4000元资金补助,不足4000元的按实际缴费给予补助。聘用大学生按学历不同分别给予每人每年本科1.6万元、硕士及以上2万元的资金补助。区外乡土专家及具有中高级职称的职业农民,前三年分别给予2万元、1万元、0.5万元的资金补助。对引进创新团队企业的扶持,根据项目所产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行“一事一议”,并按照“从优、从高、不重复”原则执行。对通过认定的区内乡土专家,给予一次性1万元的资金奖励。对原已申报认定的扶持对象,经登记备案后,按本办法执行。

  而技术扶持则是在农业继续教育、农业项目申报、农业科技项目立项、农业成果审定等方面享受我区农业科技人员同等待遇,符合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条件的,可优先申报相应专业技术资格。

  经核准符合条件的可享受三年扶持政策。申报者向所在镇(乡)、街道农办申请,镇(乡)、街道农办初审,区农林水利局审查核准。届时,区农林水利局牵头区人社局、区科技局共同组织评审,经公示后,再行确定补助标准。

  新闻链接:

  日韩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模式的启示

  谁来种地,怎样种地,是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东亚模式是国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成功模式之一,也为我国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一条有效路径。

  东亚的农民教育模式,主要是在国家的立法之下,以政府为主导,以不同类型培训主体为引导,多目标、多方向和多层次的农民教育培训模式。

  日本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主要载体是农业大学(相当于我国的农业大专或中专教育)在培训内容上,以培养“农业后继者”为目标,并紧密结合本地区推广的新技术、新知识。培训内容主要为三个方面:现代化、专业化农业生产经营所需的技术、经营管理和组织方面的知识;适应农业生产技术与经营方式不断更新的能力;有关农业合作化和社会化的知识。

  韩国职业农民培训也是以政府为主导,政府统筹规划农民的培训,通过涉农相关部门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农民培训工作。在培训主体上,由国家统筹规划,各培训部门分工指导、协同合作。以农协、农村振兴厅、农业大学为主体,同时也吸收社会其他力量共同参与农民培训。

  (原载于《中国农机化导报》有删改)

本文来源:海曙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立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