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

集士港镇 古林镇 高桥镇 横街镇 鄞江镇 洞桥镇 章水镇 龙观乡 石碶街道 月湖街道 西门街道 江厦街道 南门街道 鼓楼街道 白云街道 望春街道 段塘街道

打造城市健康发展智慧芯

——访宁波杉工智能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欧进萍院士工作站

    2019年04月03日 13:52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编者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今起本报推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系列报道,从不同视角展现海曙发展巨变,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澎湃动力。报道第一阶段聚焦院士工作站,透过其成长历程,反映海曙区工业制造转型升级,向智能经济、数字经济迈进的探索和举措,敬请关注。

  海曙新闻网讯(全媒体记者王超)这两日,一条联通北京与张家口的冬奥会高速公路专线建设工地上,数个智能传感器正在做道路健康诊断数据上云调试,涉BIM数字建模、物联网及计算机视觉监测等前沿科技。这项技术的综合应用正是由我区企业——宁波杉工智能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杉工智能”)自主研发,中国工程院院士欧进萍担纲总设计师,为北京2022冬奥会建设智慧联网助力。

  不止北京2022冬奥会智慧路网健康监测项目,2004年落户至今,在欧进萍院士的带领下,院士工作站将土木结构智能健康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与实施、结构损伤及安全评估数据分析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到具体工程中,港珠澳大桥等一批国家级重大工程项目,都用上了杉工的技术。“70年间,中国的发展带动各个城市快速成长,构建城市基础的桥梁、道路跟人一样,有一定的寿命,我们就是这些基础设施的‘医生’,将最新最好的技术用在城市基建的监测与管理上,为城市的发展制定全方位的健康监测报告,并给出诊治途径。”杉工智能总经理、欧进萍院士工作站负责人、欧进萍院士学生、哈工大博士李宏伟说。

  需求催生产业变化

  基建维护进入数字时代

  回望杉工智能及其院士工作站研发城市基建健康运行监测技术的近20年间,正是中国城市高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速的20年。“上世纪90年代,我追随欧进萍院士参与海上平台监测管理,那时的技术应用还很小众,且集中在专业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大规模普及渐成趋势。”李宏伟说,2000年是个分水岭,从这一年开始,国内许多城市的基建设施已完善,并进入高强度使用时期,“就像人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难免出现下滑迹象,而城市对机体新功能的要求亦越来越高,因此,城市基建的健康状况及使用寿命开始受到重视。”

  专注在城市基建健康运行监测领域的院士团队顺势而为,将自主研发的技术投向市场应用——杉工智能应运而生。

  人才驱动成果转化

  “资本”“知本”无缝对接

  “资本”+“知本”,技术成果转化驶上快车道。杉工智能成立之初,资本方占股近80%,

  至2016年企业新三板上市,资本方占股降至10%以下,大部分股权转至研发核心能力的技术人才团队——杉工智能,完成了从资本到技术的全面转型。

  尊重技术和人才,成为杉工智能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院士工作站获批运行以来,杉工智能专为其开辟220平方米的独立办公场所,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场所面积也有1000平方米,专业设备50万元。目前,院士工作站创新团队的4名核心人员,均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博士生;配套团队成员17名,近半数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支撑让院士工作站后劲十足,大手笔投入科研经费300万元,10余项科研项目上马,承担起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并在2015年完成重要建(构)筑物安全监测与控制物联网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项目,从技术到产业化一路畅通。

  “公司能承接到大项目,离不开院士工作站的核心技术支撑,而院士工作站的科研成果转化,又需要具体的应用场景,可以说两者在杉工智能相辅相成。”李宏伟说,每次杉工智能接下重大工程项目,欧进萍院士都会深入项目一线,针对当前技术发展方向、具体实施及技术团队建设给出充分指导,院士团队成员平均在站工作时间达19个月,“企业与人才粘合度极高。”

  创新抢占技术高地

  投石数字经济问道智造发展

  医术是对医生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建筑物的“医生”,杉工智能的“医术”关键就在于院士工作站的研发创新能力。企业主营的工程管理信息化平台、搭接结构健康监测技术、BIM咨询服务、结构监测智能化软硬件、物联网等土木工程新技术均由院士工作站明确提出,“技术才是科技型企业的‘硬通货’。”李宏伟说。

  硬通货需要软环境。一直来,海曙区对技术、人才高度重视且大力支持,通过院士创新团队与企业技术研发团队的结合,有效发挥把关定向、重点攻关等作用,提升了企业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我们积极助力企业搭建院士工作站,引进来的院士团队又利用智力优势和资源优势为企业技术人员带来了先进技术和全新思维方式,在为企业技术难题攻关的过程中也培育出一批技术人才,走出了一条技术创新成本低、效率高的最优途径。”区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院企合作”实现了企业与院士团队互信、双赢。去年,李宏伟就在这一互信、双赢的过程中,入选了省151人才工程数字经济专项培养人员,成为全市唯一入选该专项的人才。

  院士站是创新资源的集聚地,更是创新力量的勃发之源。去年起,海曙就将数字经济列为发展的“一号工程”,在5G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等领域持续发力,并走在了全市前列。抢人才、育人才就成为海曙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欧进萍院士工作站即为辖区重点培育对象之一。团队的核心技术均已转化并应用于路桥、隧道、超高层建筑、地下管廊等市政及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等多个工程领域。“我们要抢风口,抓机遇。”李宏伟告诉记者,下步,杉工智能将结合国家发展方向及自身的优势,争取早日进入资本市场,拥抱更广阔应用前景的同时,为全区、全市,乃至全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强力的技术支撑,在新的发展路径上走的更好更远。

本文来源: 责任编辑:王超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