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之承摄)
文应飞口中的这间柴火房是李岙村去年特别建造的,为的就是方便村民们煮春笋。长期以来,当地农户都习惯把新鲜的毛笋、雷笋制成笋干和油焖笋,而煮笋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由于李岙村新村建设后,村民们都搬进了崭新洋气的小楼房,用上了现代化的厨具,家里的小灶满足不了煮笋需要,煮笋一下子成了村民们关注的大问题。
“以前,我们家家户户有大灶台,要么就在屋前搭起土灶架上大锅。”文应飞回忆说,天气好时,整个村子都像在冒烟。2017年住进新房后,不少村民为了煮笋,在房前屋后搭土灶烧柴煮笋。“那烟的确呛人,而且现在来村里旅游的人也多了,大伙儿都觉得这样煮笋影响村里的形象,不是个办法。”有人在村民说事活动中把煮笋问题提了出来。
“我们村班子经过商量,最后选在村里的中心地段,建了两间专门用来煮笋的柴火房。”李岙村村委会主任陈东杰告诉记者,两间柴火房一共有12口大锅,24小时开放,村民们随时可以使用。
记者来到其中一间柴火房,看到几位村民正忙着切笋煮笋。“我早上六点就来了,想做一些油焖笋,一部分自己吃,留一部分送给城里的亲朋好友。”周美娣是姜山人,因为喜欢李岙村的清新空气和秀美风景,她搬进了山里来住。“这里煮笋特别方便,厨具一应俱全,我只要带着笋和干柴来就行了。”周美娣说,柴火房免费开放,村民们互相照应,排好煮笋时间表,一个接着一个来用灶。
小小的柴火房彰显了村风民风大改善。如今的李岙村,春来煮笋的老传统并未消失,但再也见不到土灶和浓烟的踪影,并且村民们还因为一起煮笋制笋卖笋增进了感情,增长了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