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曙区残联专门安排的工作室中,陈效平正在认真创作。(厉晓杭摄)
记者厉晓杭 陈朝霞
海曙区委报道组续大治
日均创作4000字、熟练发布朋友圈、用天猫精灵听书、为盲人朋友举办读书会……难以想象,这是盲人作家陈效平的日常。
昨天,记者探访陈效平工作室。他的书房中,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一个音箱,物件简单到极致。可就在这狭小的空间内,他攀登至常人难以企及的文学高度,一举摘得第11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用残障之躯托起了文学梦。
5月16日,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陈效平获“全国自强模范”荣誉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失明,只是我追求文学道路上的小小阻碍。当习近平总书记握住我的手时,那一刻,我感到莫名的骄傲。我们残疾人,更需要文化自信。”陈效平如此感慨。
用耳朵感知世界
治愈黑夜的孤独
只要内心充满光明,就会把黑暗远远甩在身后。
从世俗的眼光看,陈效平无疑是不幸的。
1972年,刚满周岁,他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导致左腿残疾。
2003年,因眼底出血引发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他从此双目失明。
“刚失明时的那段岁月是黑色的,我也有过轻生的念头。”在工作室内,陈效平回忆往事,唏嘘不已,“没有工作,分不清白天和黑夜,只能听听收音机。”
命运何其不公,却又间接成就了陈效平。
有一次,电台正在播放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陈效平说,自己以前读过这本著作,可当自己身处在黑暗的世界中,用耳朵重温时,却给了他新的启发——用耳朵阅读。
在日复一日的听书中,他逐渐萌发了创作的冲动,一路摸索,走向创作之路。
靠读屏软件创作,需要异于常人的艰辛。“汉语里有大量同音字,耳朵不能准确区分。如果要撰写历史题材,还需要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陈效平靠着自己发明的土办法、笨办法,一路披荆斩棘。第一次写书,陈效平历时3个月,创作了一部8万多字的武侠长篇小说。
文学,为他带来了光明与新生。“我不能用泪水去博得大家的同情,而要用汗水去赢得大家的掌声。”陈效平掷地有声地说。
用慧心谱写真善美
歌颂生活的正能量
“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句话,好似陈效平追求文学梦的真实写照。
从2008年发表第一篇散文至今,陈效平已公开出版故事、散文、小说350多万字。
文学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要做到这一点,写作者必须有细致入微的生活体验。因为双目失明,陈效平外出采风的机会很少,能够接触的人和事非常有限。素材来源不足,成了制约他创作最大的瓶颈。
为了突破这一瓶颈,陈效平用耳朵另辟蹊径,在“听”字上下足了功夫。
每天,他都挤出一定时间,听电台、电视、互联网上的社会新闻,从中捕捉创作灵感。扩大阅读量也是他丰富创作素材的主要途径。
“每个月我都要给自己拟定一份长长的阅读清单。普通人看书一整天,阅读10万字,已经略显吃力。我一天听书可以达到30万字的量。”对此,陈效平非常自信。
一颗慧心,笔耕不辍,陈效平创作出了不少歌颂生活正能量的精品。他先后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浙江省民间文艺最高奖“映山红奖”、2017中国故事节全国征文一等奖、2017年度浙江省网络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奖等多个重量级奖项。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陈效平个人故事集《地球隧道》入选“中国百年百部故事经典”。
去年,陈效平的长篇网络小说《陈宫恨》在手机阅读平台“咪咕”上架,深受广大读者好评,实体书也将在年内出版。
“《陈宫恨》在线上有80万名读者,我感觉深受鼓舞。”陈效平说,网络文学日渐兴盛,早在3年前,自己便尝试从传统文学向网络文学转型。目前,小说《陈宫恨》正在和国内一家知名传媒集团对接,有望改编成电视剧,实现文艺作品的IP化。最近,他正在创作一部新的网络文学作品,已经写了10多万字。
“每次收到刊载自己作品的杂志或书籍,我总要用手将它们一遍遍细细抚摸。这时我的心格外敞亮。我庆幸自己没有在失明中消沉,而是把苦难当作振奋的力量,激励自己勇于做生活的强者。”陈效平说,每一次收获荣誉,自己都备受鼓舞。“这是我勇攀高峰的新起点。”
用文学浸染友人
助人自助共成长
相比于常人,盲人朋友在精神生活上是匮乏的、孤寂的。
“我曾在黑暗中挣扎过、绝望过,了解那种感受,所以希望帮助更多盲人朋友走出阴霾。”陈效平说,自己很喜欢用“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诗去鼓励同路友人。他还开设课堂,为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免费提供作文辅导。
每逢开课,他都要做大量工作。收集历年来全国各地数百道中考作文题,有针对性地编写教学大纲;理论联系实际、寓教于乐,悉心向学生传授审题、选材、谋篇布局的写作技巧;对学生交上来的作文,他逐字逐句审读批改,通过大屏幕电脑显示器仔细讲解……
有一回暴雨如注,在赶往课堂的途中,陈效平心中暗忖:雨下得这么大,今天来听课的学生或许会很少吧。出乎意料的是,9个孩子全都到齐了。陈效平说:“这些身有残疾的家长陪着孩子,顶风冒雨前来听课,一个都不少,这是他们对我无声的肯定和信任啊!”
上党课、做演讲、做公益,陈效平不断深入参与社会化助残。2017年12月,陈效平当选为海曙区盲人协会主席。
去年5月,在馨之园社会助残服务中心的帮助下,陈效平发起成立了闻华盲人读书会。
以“闻”代“阅”的读书方式,受到了盲人朋友的欢迎。夏炯是鼓楼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推拿医生,也是一名视障人士。“虽然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大家的精神世界还是比较匮乏。”在夏炯心里,陈效平就好比一盏指路明灯,照亮了他的内心。“陈老师经常会分享一些励志的书籍,比如《活着》《狼图腾》等,组建了书友会带领大家一起阅读。与其说大家从书本中汲取精神力量,不如说陈老师成了大家的‘精神导师’。”
他还通过发挥郑佩珍等骨干盲人作家的“名人效应”、借力“全民阅读”社会读书热潮、普及推广盲人电脑手机语音阅读软件等方式,不断助力无障碍阅读。
昨天,在短短几个小时的采访中,陈效平流畅地用手机接电话、回微信。他说:“科技不断创新,智能手机就是‘电子眼’,使得大家的生活更加便利。我始终怀着感恩的心,尽己所能回馈社会。”最近,他正为有关部门进一步推广盲人智能手机培训班出谋划策,为更多盲人提升生活质量。
笑看人生峰高处,唯有磨难多正果。十余年的写作生涯,练就了陈效平坚毅的内心。
海曙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邱少军说:“陈效平以一种坦荡自信的态度面对人生,这对于我们每个人,不仅仅是震撼,更带来指引,他的精神是社会的宝贵财富。”
活着,且有意义地活着,这就是陈效平生命的价值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