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讯(记者李叶馨通讯员裴安山)6月10日,家住石碶街道建庄社区庄湾沁园的吴先生将家里的两只狗送到了熟人的工厂里寄养。吴先生家原来养了三只狗,前一天,社区治保主任李叶平来到他家对他进行了劝说,向他转达了邻里的诉求。“家里三只狗,气味和狗叫声或多或少影响了周边邻居的生活。”李叶平说,随着天气转热,社区里关于养犬的投诉和纠纷也多了起来。
根据石碶派出所记录,从5月下旬开始,街道内关于养犬的警情呈快速上升趋势,仅5月27号到6月10号,派出所接警20起,事件以大狗不牵绳、狗咬人引起纠纷、狗叫扰民、流浪狗存在安全隐患为主。“不过与往年相比,建庄社区内的纠纷数量与解决难度都有所下降。”李叶平说,这得益于社区一直以来的文明养犬宣传工作。
“石碶街道属于非限养区,常有住户养着大型犬,其中建庄社区庄湾沁园又是拆迁型新小区,2016年投入使用后,原来拆迁村变成小区,原村落里的很多流浪狗也随之来到小区里,加上居民大部分为原来村民,散养狗习惯了,很少会给狗系狗绳,因此,一开始犬类管理较困难。”李叶平说。
为减少养犬引起的纠纷和事故,社区与辖区派出所配合,从源头出发,一方面合理处置流浪狗,一方面倡导居民文明养犬。在社区内,社区、物业、业委会三方联动,网格管理的网格员、楼道长、社区志愿者和党员一起,排摸社区内所有的家养狗和流浪狗,进行一一登记,并召开座谈会,确定了社区文明养犬规范草案,在社区各个平台上公布。平日里,社区志愿者分组巡逻,一边在与居民交流中宣传理念,一边解决突发问题。“有一次,有只无人认领的狗咬了老人,是志愿者一直跟着那只狗,最终找到了狗主人。”李叶平说,在建庄,文明养犬的理念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中得到普及。
记者从海曙公安分局治安大队获悉,养犬在当今社会属于普遍现象,提升居民养犬文明,最重要的是做好宣传普及工作,公安部门作为执法单位,将会与街道社区协同,共同加大宣传力度,并通过执法手段,规范养犬。与限养区相比,非限养区养犬规范相对较少,但根据《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中的内容,在非限养区,虽无限定饲养烈性犬、大型犬的规定,但在携烈性犬、大型犬出户时也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否则将由当地公安机关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五十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同时,为了提倡全区的养犬文明,全区的犬只可由主人携带,免费至宠物医院接种疫苗。
目前,建庄社区内牵狗绳出门的狗主人已越来越多。就在上周,一部电梯里一只大型宠物犬试图扑向一名儿童玩闹,幸好主人牵着狗绳,才没有造成意外。令李叶平印象深刻的还有一名养着中型犬的年轻女租户。“原先看到她遛狗都是放养,最近几次看到她都是牵着狗绳,还拿着塑料袋、卫生纸,给狗清理排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