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

集士港镇 古林镇 高桥镇 横街镇 鄞江镇 洞桥镇 章水镇 龙观乡 石碶街道 月湖街道 西门街道 江厦街道 南门街道 鼓楼街道 白云街道 望春街道 段塘街道

忠烈为国真儒将——张苍水

    2019年07月25日 14:31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海曙新闻网讯(海曙全媒体记者王超 通讯员张烨)步履匆匆的游人,穿梭于中山公园的花丛绿荫之间,往往忽略了一处建筑,门口有一座雕像,披甲扶剑,英气逼人,凑近看过才知是抗清英雄张苍水。而雕像身后,便是张苍水故居,古朴的马头墙、斑驳的门楣都在诉说着历史,唤起人们去探寻他忠烈传奇的一生。

  苍水,是其号,张苍水本名张煌言,字玄著。因其号而名的苍水街紧邻故居,已经成为宁波人心目中的老街巷。历史滚滚而去,只剩这一响当当的“号”流传至今,如同他坎坷但坚韧的一生,壮志不灭,总要留下一些令人动容的坚守故事。

  栖山蹈海北征一生

  如果不是清军的南下、明朝的灭亡,张苍水走的就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科考的路子,“学而优则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六月九日,张苍水出生于浙江宁波府鄞县一个官僚家庭,父张圭章,曾任山西盐运司判官,官至刑部员外郎。母赵氏,于张苍水十二岁时病卒,故一直跟随在父亲身边长大。

  张苍水少年时期就胸怀大志,为人慷慨并且喜爱讨论兵法之道。冥冥之中,这份军事天赋总有要兑现的一天。

  明朝的统治岌岌可危,迫使朝廷开始重视培养文武兼备的人材,张苍水虽考文举,但仍须加试一些战事急需的武备科目。县试中加考骑射,张苍水射三箭皆中靶,与他一起应试的人没有不惊叹的。

  就是这样的文武全才,等待他的却是王朝覆灭的命运与不断抗争的一生。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入浙,甬上董志宁等“六狂生”拥钱肃乐集众人于宁波府城隍庙举义抗清,张苍水承钱肃乐命令前往天台迎鲁王朱以海至绍兴监国。他得鲁王赏赐,赐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时年二十五岁。

  抗清英雄中,张苍水是坚持最久的,以致他最后因出卖被杀,康熙皇帝说张苍水死了,明朝才算灭亡,他是大明王朝的句号。

  为何有此评价?待看过张苍水的抗清履历,便得知其对得上忠烈一生,他坚持到了再也不能坚持的地步,守护心中的“大明”直到就义。

  在举兵抗清后,浙东兵溃,他告别父母妻子,从张名振扈鲁王入闽。1647年受命监翁洲(今舟山),随张名振军北上,入长江至崇明遇飓风覆舟,后逃脱归翁洲。1650年,鲁王授兵部左侍郎。1651年,清兵下翁洲,同张名振扈鲁王入闽,居中左所(厦门)。1652年张名振以他为监军,自闽航海,统兵进长江,战不利。

  1653年,张苍水遇到了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位人物——郑成功。当年,他在遇到战事瓶颈之时,借张名振之名,向郑成功请兵北伐,郑成功给兵2万、供粮3月,再次入长江、抵瓜洲,但这次仍然没能取得战事上的突破,无功而返。1655年,他又率兵两次到达长江、抵京口(今镇江),战不利,移师克翁洲。不久,其重要的人生伙伴张名振卒,留下遗言,所部皆归他统领,至是始有兵3万,战船200余艘。

  至顺治十六年(1659年),张苍水任监军与郑成功合力统帅舟师入长江,破京口,他以偏师抵瓜洲,克芜湖,传檄所至,沿江南北四府三州二十四县望风归附。后又会郑成功前锋兵败江宁,全师溃败,乘流出海。

  至此,十余年的兵戎征伐,与郑成功等一众干将高举反清大旗,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只为心中“大明”江山。在其自著《北征录》中,有一段话评价这段反清战役生涯:“余自乙酉倡大义于甬东,距今己亥十有五载矣。其间栖山蹈海,艰苦备尝,俱无足论。”在张苍水心中,一切艰难困苦都抵不过反清复明的理想信念。

  联郑抗清至死不渝

  在这段征程中,他最看重的一次战争,就是和郑成功一起联兵攻打南京。这次战争收复了四府三州二十四县,虽然最终还是失败了,但打得清兵不敢以粗暴的方式对待江南。黄宗羲评论说:“文山之《指南录》,公之《北征记》,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文山镇江遁后,驰驱不过三载。公丙戌航海,甲辰就执,三度闽关,四入长江,两遭覆没,首尾十有九年。文山经营者,不过闽广一隅。公提孤军,虚喝中原而下之,是公之所处为益难矣。”黄宗羲拿文天祥与张苍水相提并论。

  然而和郑成功入长江战役兵败南京后,张苍水见归路已断,遂焚舟登岸,潜行二千余里返浙东,召集旧部。是年清庭抄家,妻子、孩子均被押。1661年,他再次至书郑成功,希望联手抗清。

  清廷为了肃清东南沿海地区的抗清势力,颁布了“迁海令”,“廷议徙海上居民”,以断绝对义军的粮饷“接济”。义军“无所得饷”,只得“开屯南田自给”。当郑成功率军东征,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时,张苍水不理解此举的重大战略意义与价值,曾写信给郑成功,“移书阻之”。

  不久,清军直下云南,终使南明永历政权覆亡。逢此危急之际,张苍水“遣其客罗纶入台湾”,催促郑成功出兵闽南,一方面支持东南沿海人民反对“迁海令”的斗争,另一方面也可牵制清军,以解永历政权之危,但郑成功“以台湾方定,不能行”为由,加以拒绝。

  康熙元年(1662年),张苍水又将义军移驻沙堤。其时,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建立郑氏政权。而鲁王则身居金门,故郑成功对其衣食供奉“礼数日薄”。张苍水虽对鲁王仍忠心耿耿,且“岁时供亿”不绝,但又“虑成功疑”,故“十年不敢入谒”鲁王。待到张苍水“及闻桂王败亡”后,便“上启鲁王,将奉以号召”,但没有得到郑成功的支持。五月,郑成功突然病逝于台湾,致使抗清斗争形势更为严峻。张苍水则转战于宁海临门村一带。

  这时,清廷浙江总督赵廷臣趁张苍水义军处境艰难之际,再次写信招降,张苍水不为所动,并回信拒绝。十一月,鲁王薨于金门。于是,张苍水只得转战于宁海县临门村一带。还师临门,更使张苍水感慨万千。义军此时虽多次奋战,然孤悬海上,被迫孤军作战,日渐势单力薄。

  康熙三年(1664年)六月,张苍水见复明无望,在南田的悬嶴岛解散义军,隐居海岛不出。七月十七日,清军通过叛徒找到张苍水隐居地,夜半渡岛,张苍水同部属罗子木、侍僮杨冠玉等人被捕。九月七日,张苍水被清军杀害于杭州弼教坊。

  当他赴刑场时,大义凛然,面无惧色,抬头举目望见吴山,叹息说:“大好江山,可惜沦于腥膻!”

  张苍水死后由鄞县万斯大等人收尸,并由张苍水外甥朱湘玉到总督衙门买回首级殡敛,并遵照他在《入武林》诗品所表示的愿望,把他葬于杭州南屏山北麓荔枝峰下,成为与岳飞、于谦一同埋葬在杭州的第三位英雄,后人称之为“西湖三杰”。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高宗命录前朝“殉节诸臣”,并加以褒谥和祭祀,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清廷对张苍水加谥“忠烈”,且将其牌位入“祀忠义祠”,得享定期供祭。

  忠烈英名长留甬城

  张苍水的故居在海曙。早年人们为纪念他,在县学街建起了“钱(肃乐)张(苍水)二公祠”,今已废。

  1936年改建贡院桥一带马路时,命名张苍水故居所临、与中山东路并行的一条街为“苍水街”。街的西段,有一幢古朴的旧房,是张苍水当年的故居(书房),现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辟建中山广场,但张苍水的故居仍妥为保存,作为景点供后人瞻仰。除了这处故居,张苍水还为宁波留下了另一处遗产,守护着自己的家乡和人民,将忠烈的英名留在甬城。

  在张苍水北征兵败南京后,只身返回宁海。他在宁海山头村西山殿成立了一个临时指挥部,准备再续抗清大业。山头是块五谷不生的盐碱地,山头人为了扩大耕地,实行围塘造田,但一条海塘年久失修,百姓不胜其苦。

  兵荒马乱的年代,无人顾及修筑海塘之事,张苍水却看在眼里。他“出金五十为倡,鸠工经始”,在原海塘旧址上,军民合力“埤者崇之,圮者累之,阙者修之,薄者丰之”。从年底到年初,将近三个月的时间,重筑海塘就竣工了,沧海变良田。

  张苍水在《山头重筑海塘碑记》中写道:“国事固沧桑矣,而民事宁可缓乎?且山头地势污下,洪涛喷薄,无论阡陌巨浸,即庐舍亦荡漾波涛中,倘不急为修缮,民其不为鱼乎?”读来令人黯然神伤,十几年抗清大业,虽无力回天,但他仍可以为乡亲父老尽力做事,为家为国,死而后已。

  如今,张苍水修筑的海塘仍保存完好,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唤这条海塘为“煌言塘”。无论是煌言塘还是苍水街,忠烈的名号一直留在人们的心中。

本文来源: 责任编辑:王超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键词:

海曙新闻

更多
  • 海曙新闻第1085期
  • 海曙新闻第1084期
  • 海曙新闻第1083期
  • 海曙新闻第1082期

我在海曙

更多
美好生活 精彩纷呈
“能看、能听、能玩,还能尽享实惠,赞!”9月1日晚,海曙区2019“美好生活”文化节文艺晚会在天一广场举行,不少市民一边翻看宣传资料,一边热烈讨论。自8月起至11月,我区围绕“惠游海曙”“惠玩海曙”“惠动海曙”主题,陆续推出近百项“美好生活”文化节系列惠民活动。图为市民在“美好生活”游园会的文创市集上挑选商品。

印象季最美海曙

更多
  • 烈士陵园
  • 毋忘亭
  • 它山堰
  • 永寿街
  • 花海
  • 五江口闸
  • 井然有序忙生产
  • 丰馨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