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瑞芝在家中看受助学子的来信。(沙燚杉摄)
1930年胡瑞芝出生在山东一个普通家庭,17岁那年,她参军入伍,经历了战争的洗礼,直到1981年7月从宁波市军分区后勤部离职休养。退休后的一天,胡瑞芝夫妇在电视中看到助山区孩子重返校园的号召,孩子们一双双灵动的大眼睛,深深触动了老人的心。“当时我就想尽好一名老党员、老军人应尽的本分,为下一代出点力,尽点责。”胡瑞芝当即就与丽水5个孩子结了对,使他们重返校园。
帮困助学,金钱支持少不了。两位老人虽退休工资不低,但为能资助更多的孩子,不仅自己省吃俭用,也杜绝自己孩子“啃老”。老人经常教育子女:“你们已有自力更生的能力,社会上还有许多因贫失学的孩子,我们的退休金是国家发的,做人不能忘本,我们用退休金去资助学生,也算是回报国家和人民了。”27年间,老人已结对贫困学子300余人,远到贵州、西藏,资助金额高达200多万元。
除金钱资助,胡瑞芝更注重精神上的引导。在宁波地区的,她就和老伴一起上门看望;在偏远地区的,就和他们保持书信联系,但每次写信,她总是细心地在信中放上一张邮票,以方便孩子回信。三大袋的书信,凝聚着她对孩子们的教导与期望。而孩子们的回信也感人肺腑。“有些孩子们每次来信,起码7、8张纸,就像看短篇小说一样,从学习成绩到家庭情况,每件小事都要跟我分享。”说起这些,老人就像在说自己的孙子孙女般,开心地合不拢嘴。
“回报社会是我一生的追求,我和老伴有个愿望,希望在有生之年能资助500个孩子。”胡瑞芝说,帮困助学让他们过得充实快乐,他们会一直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