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

宁波: 大力推进5G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2019年08月15日 09:17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当前,以5G、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范围日益扩大,未来对产业的带动效应不可估量。宁波在5G、人工智能等领域已具备一定基础,拥有加速发展的较好条件,现在及至将来,我们始终需要增强紧迫感,抢抓发展机遇,加快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5G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

  刘尚海

  5G是万物互联的基石,人工智能是万物智能的工具。5G与人工智能相互融合,互相作用,两者将实现互促式、螺旋式上升发展,带来整个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一、5G与人工智能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1、5G推进人工智能发展

  5G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能够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快速发展,可以说“有了更好的5G,才会带来更好的人工智能”。

  一是5G推进人工智能技术进步。人工智能技术进步的核心在于数据支持,各种类型的海量数据,可以为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提供坚实的素材基础。5G将人与人的通信连接拓展到万物互联,其超高速率和超大连接能力能够创造出史无前例的海量数据,为人工智能从海量数据中学习模式和规则、预测趋势、执行策略等打下很好的基础,有效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大发展。

  二是5G推进人工智能应用普及。5G的一大功能是边缘计算,可以把计算和存储的能力往前推到接入网。5G之前,人工智能对数据的处理主要在云端进行,在应用端受到很大制约。5G时代,通过边缘计算可实现人工智能在终端侧的应用,实现云端和终端之间良好的衔接、配合、互补,能够解决很多之前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车联网、工业互联网、机器人、无人机、智慧城市、医疗等领域带来更多智能化的应用,使人工智能应用更加丰富,实现万物智联。

  2、人工智能赋能5G发展

  人工智能需要5G网络的同时,5G网络也迫切需要人工智能,以适应网络的高效性和复杂性,提升通信能力。

  一是人工智能使5G网络运维成本更低。5G网络引入了大规模天线、毫米波通信等先进技术,技术复杂程度明显增加,对运营商的网络规划、优化以及日常运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建设和运维成本也大大增加。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部署到5G网络,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满足用户需求和网络运维资源管理,并能自主地进行连接路径选择、自动地进行网络连接健康状态分析,甚至对故障进行自行修复,减少出错概率,使得网络自动化,降低运维成本。

  二是人工智能使5G网络更智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驱动5G网络架构、参数配置的调整,推进数据智能驱动网络配置,实现网元智能、预测智能、运维智能、边缘智能、切片智能等,将5G网络打造成为全自动部署、零接触业务管理和自学习的认知云网络,提升网络自动化管控能力和智能化水平。同时,对于各垂直领域的网络应用需求,基于数据训练的人工智能能够通过分析形成精准洞察,自主设计出灵活适应智慧城市、智能制造、医疗、交通等领域个性化需求的网络和服务。

  二、宁波要积极抢抓5G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机遇

  对于宁波来说,要抢抓时代机遇,积极谋划部署,推进5G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催生更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

  一是鼓励电信运营商积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目前,中国移动宁波分公司已在杭州湾新区部署完成全国首个基于5G的边缘计算设施。但总的来看,当前人工智能在通信领域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要鼓励电信运营商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机遇和研究成果,将人工智能技术与5G网络、5G业务、5G终端深度结合,实现网络智能化和运营智慧化,为垂直行业注入新动力,助力垂直行业的转型升级。

  二是打造融合发展创新生态体系。支持电信运营商与人工智能服务企业合作设立“5G+AI联合实验室”“5G+AI边缘计算联合实验室”等创新载体,重点开展5G与人工智能融合应用的关键技术研发。鼓励电信运营商、人工智能技术服务商、电信设备商、智能装备制造商、智能产品生产、互联网企业、研究机构等主体组建跨行业的5G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创新联盟,协同开展应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应用测试、应用推广等活动,共筑融合发展创新生态体系。

  三是发展适应5G环境的智能产品。宁波在汽车、装备、家电、电子产品等领域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在5G时代到来之时,要鼓励企业积极开发适应5G环境的智能产品。比如鼓励企业将5G控制模块嵌入到传统智能机器人、医疗设备等智能装备中;鼓励汽车企业,开展5G环境下的无人驾驶系统开发和应用测试;鼓励VR/AR企业,开发适应5G大数据量、低时延要求的新型产品。

  四是加快建设5G环境下的智能应用。结合宁波的特色优势,加快在智能港口、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部署一批5G环境下的智能应用场景,以需求为引领,不断完善人工智能技术,优化相关解决方案,形成良好的5G与人工智能融合应用氛围。

  【作者单位:市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市工业和智能经济研究院)】

  推进宁波5G产业加快发展

  聂聪迪

  2019年是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商用元年。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具有超高速率、超低时延、超大连接等特点,将会赋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带来颠覆性变革。目前,世界各地都在积极布局5G发展,期望抢占先机。宁波必须以强烈的紧迫感,加快5G部署,打造5G产业体系。

  一、世界各国争相抢抓5G发展机遇

  1、全球5G竞争日趋激烈

  世界主要国家争相加快5G布局,期望成为5G领导者。美国将5G争夺战视为一场新的军备竞赛,相继发布《国家安全战略》《5G优先战略》,政府和私营部门计划投资2750亿美元开展5G网络建设;韩国发布了5G移动通信先导战略,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5G商用的国家,至今年4月底已发展26万5G用户;英国发布“下一代移动技术:英国5G战略”,拨款11亿英镑用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于今年5月30日启动商用5G业务。

  2、我国高度重视5G发展

  我国积极推进5G布局,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已经突破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组网、新型多址技术等关键技术,华为、中兴等通信设备企业实力雄厚,在5G技术研发领域取得多项重要突破。截至今年4月,中国企业申请的5G相关标准必要专利占全球总量的34%,位居全球第一。推动网络部署和全面商用,工信部向三大电信运营商和中国广电颁发5G商用牌照,40个城市成为三大运营商首批5G商用城市。

  3、国内各地加强谋划布局

  加快出台规划政策。浙江、河南、江西等省份,深圳、北京、成都等城市,在全国率先发布了5G发展规划(计划)或实施意见。成都、杭州等城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5G发展支持政策。

  加速部署5G网络。截至今年7月底,上海、北京、深圳已分别建成5G基站4000个、5000个、6000个,杭州建成了全国首个连续覆盖100平方公里的5G试验网。

  抢先探索5G试点应用。深圳实现全球首个地空一体5G联防系统、全球首例5G+MR(混合现实)+AR(增强现实)协同远程手术、全球首个5G智慧酒店。上海成功试飞5G无人机,拨通首个5G手机,实现5G+8K+VR音乐盛典直播。

  大力打造5G创新体系。深圳创建了广东省5G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中国联通5G创新中心(深圳)、中国联通(广东)5G应用创新联合实验室,杭州相继成立了5G联合创新中心、5G技术实验室、5G创新园、5G创新谷和5G产业联盟。

  二、宁波具有5G产业发展良好基础

  1、工作部署稳步推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5G应用和产业化发展,在我市积极对接争取下,三大电信运营商都将宁波列入首批5G商用城市。编制完成《宁波市5G应用与产业化实施方案》,已由市政府印发。正在加快编制推动5G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各区县(市)政府结合自身产业特色,纷纷建设5G产业园、5G科创园。

  2、5G基站建设加速推进

  三大电信运营商纷纷将宁波作为5G扩大试点城市,加快5G基站部署。目前,三大电信运营商已在天一广场、文化广场、南部商务区、火车站等中心城区重要商圈、交通枢纽,以及杭州湾新区、宁波舟山港、宁波大学等重点区域先行部署了5G基站,截至今年5月17日,全市共建成350个5G基站,预计全年建成3000个。

  3、5G场景应用初步展开

  我市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进5G在智能汽车、港口、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应用。吉利汽车研究院与电信运营商合作,正在稳步推进5G-V2X自动泊车和车路协同AVP等项目,在杭州湾新区开展5G智能驾驶应用试点,完成全国首个基于5G的边缘计算部署。宁波舟山港正在推动5G在智能港口的应用,成功实现了龙门吊5G远程控制和视频回传应用。中国电信联合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开展基于5G的工业控制和云化AGV。

  4、5G核心产业具有一定基础

  宁波在5G核心器件上基础较好,尤其在滤波器、光模块、芯片、光纤光缆、高端材料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生产能力,涌现出华瓷通信、环球广电、中芯宁波、元芯光电子、芯健半导体、余大通信、泰立电子、志伦电子、东方电缆、盈峰光通信等一批创新型企业。

  三、时不我待,加快推进宁波5G产业发展

  1、加快推进基站规模部署

  积极对标上海、深圳、杭州等先进城市,全力推动5G基站规模部署。进一步推动城市路灯杆、监控杆、交通指示牌、公交站台、城市绿地等社会公用设施开放,发挥铁塔公司的统筹协调作用,整合电信运营商基站建设需求,建设多功能“智慧杆塔”。

  2、加快5G场景示范应用

  围绕我市特色优势,鼓励各行业相关单位积极与电信运营商深度合作,共同开展5G场景应用试点,探索积累5G应用方案和发展经验,政府每年遴选一定数量的典型应用进行补助。鼓励5G应用试点单位积极发布应用成果,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扩大社会影响力。

  3、加快培育5G产业链

  立足现有优势,树立产业链思维,加快引进激光器、基站天线、微基站等“断链”“弱链”环节项目。强化企业培育,加快推进5G领域骨干企业、初创企业做大做强,在企业研发、市场开拓、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将5G产业发展与“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深度融合,通过5G技术应用,赋能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4、加快优化发展环境

  积极谋划出台推进5G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加大创新投入,建设更多5G创新载体,加快5G技术研发和测试,重点开展实用性技术创新,注重5G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创新,注重在具体场景应用中创新。积极举办5G高端峰会、创新应用比赛、成果发布会、互动体验等重大活动,营造5G产业发展热烈氛围,依托重大活动引进更多创新创业资源和优质项目。

  【作者单位:市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市工业和智能经济研究院)】

  推进宁波人工智能应用和产业化

  王青燕魏巍

  在数据量和计算力快速提升、算法模型和网络设施持续迭代等共同驱动下,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呈现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当前,国际间人工智能发展竞争日趋激烈、核心技术持续突破、融合应用大幅拓展,宁波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对于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高质量建设“数字宁波”具有重要意义。

  一、宁波市人工智能产业现状

  1、形成了有特色优势的智能基础产业

  集成电路、传感器、软件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基础产业,我市在此领域已具备一定基础。集成电路领域,我市引进了中芯国际等一批重大项目,形成了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制造产业链条;智能传感器领域,我市拥有柯力传感、中车时代传感、希磁科技等一批骨干企业,在压力、电流、光电、位移等细分领域实力较强;软件领域,我市工业软件、手机通讯软件、医疗软件等产业基础较好,长期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2、涌现了一批人工智能创新创业企业

  在自然语言理解领域,薄言科技研发出企业级深层语言理解技术,已推出面向企业的语言机器学习平台和聊天机器人薄言豆豆;机器视觉领域,海视智能已成为小有名气的智能视频监测与智能健康检测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云太基研发的全自动视觉检测仪,可以模仿人眼对工业产品开展360度检测;智慧城市领域,美象VR公司凭借“AI+智慧城市”入选中国“2019AI最佳成长榜”,鑫义科技公司专注人工智能应用层场景产品开发,获得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宁波赛区决赛最具潜力奖。

  3、引进共建了一批高能级的创新平台

  近年来,我市加大人工智能高端创新平台引进力度,落地建设了宁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宁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中科院计算所宁波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上海交大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批人工智能领域的高端创新平台,成为宁波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创业企业孵化、招商引资、人才项目引进的重要载体。

  4、推进了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

  在智能汽车领域,吉利汽车已实现L2等级自动驾驶技术全面量产,均胜电子成功获得首个V2X(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产业化量产,敏实、拓普、高发、旭升等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加速向智能汽车电子转型;在智能家电(家居)领域,奥克斯已在智能空调等多款产品中应用智能语音识别控制技术,方太集团推出智能风魔方吸油烟机和FIKS智能生活家系统,公牛集团自主研发了多款可远程通断电的智能USB插座、LED灯等智能产品。

  5、建设了一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人工智能+先进制造领域,大力推进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改造,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累计实施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项目42个;人工智能+城市管理领域,建设了智慧城管、智慧停车、移动警务、智慧水利等应用场景;人工智能+民生服务领域,建设了云医院、智能停车诱导、“甬上云淘”等应用场景;人工智能+生产服务领域,建设了5G智慧港口、智能物流、智能仓储等应用场景。

  二、进一步加快推进宁波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1、打造创新平台,突破关键技术

  提升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平台。谋划建设“甬江实验室”等高端创新载体,推动建设一批人工智能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研究院。更好地发挥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上海交大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等高端创新载体作用,建立院企对接机制,促进创新主体与产业主体的协同互动。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设立宁波“科技创新2025”人工智能重大科技专项,开展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知识计算、无人系统等核心关键技术研究。注重人工智能技术集成和行业系统软件研发,推进工业互联网、智能驾驶、新型智慧城市等领域操作系统研发。

  2、发挥制造优势,培育核心产业

  突破发展人工智能核心器件。围绕行业智能终端发展需求,重点突破面向无人系统、工业控制系统、光电转换、智能家电家居等领域支持人工智能运算的高算力、低功耗、低成本的智能芯片。推动面向无人系统、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的视觉、触觉、测距、位置等智能传感器的研发与转换应用,实现智能传感器集成化、小型化发展。大力发展智能终端产业。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产品中开发中的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家电(家居)、智能信息产品等智能终端。

  3、深化场景应用,加快示范推广

  推进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面向“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配送、营销及服务等制造业各环节的深度应用,建设一批具有“自学习、自适应、自控制”的新一代智能产线、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推进人工智能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深度融合。在公共安全、教育、医疗、金融、社区、环境、交通、社会治理等领域建设一批应用场景,形成一批可推广可示范可复制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4、建设智能生态,提升基础支撑

  加快建设5G、IPv6、物联网、北斗通信等新型基础设施,全面提升网络容量、传输速度和承载能力。推进城市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城市大数据共享开放,建设并开放多种类型的人工智能海量训练资源库、标准测试数据集。加大人工智能领域国内外顶级科学家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人工智能学科建设,大力培育专业化人才和跨学科人才。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加大与人工智能企业及相关机构合作,打造复合化人才培养平台。

  【作者单位:市经信局、市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市工业和智能经济研究院)】

本文来源:宁波日报 责任编辑:邬盈蓓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