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讯(全媒体记者朱燕君通讯员张楠)全镇1000余个河埠头都围建起防护网、100余个河埠头设置救生箱、34座桥梁全部实行硬隔离、24个村(社区)配备巡河员、责任员、管理员……为了减少溺水亡人事故的发生,古林派出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创新基层治理新方式,打造了极具特色的防溺水“民牌工程”,让“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成为古林镇的新常态。
据古林派出所所长戴金旭介绍,古林全镇有1335个河埠头,除了1000个装上围栏外,其余河埠头都要封掉处理。在民警走访排查过程中,发现施家村有两个相隔不到2米的河埠头,便提议拆除一个,邻里共用一个。让民警感到意外的是,这样一件小事,两家人却互不退让。原来,两户人家因为采光问题相互不理睬长达10年之久,不仅在各自家门口都设了一个河埠头,还在两家中间建起了一堵厚厚的墙。
面对固执的村民,社区民警一次又一次入户走访,耐心劝说:“邻里本就应该守望相助,你们任何一家有人不小心落水,第一时间能来营救的就是邻居……”民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仅顺利封掉了其中一个河埠头,也拆除了两家人的“心墙”。“其实也没什么大矛盾,民警这么一劝,我们两家没隔膜了,关系也和好了。”两家人憨笑着说。
“邻里之间因为通风、采光、排水等问题发生纠纷报警的事很常见,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一口气,思想一时转不过弯,因此,这类纠纷最好的解决途径就是调解,邻居房屋相连,抬头不见低头见,处理不好的话,受影响的往往是几代人。”民警深有感触地说。
随着防溺水工程的逐步开展,邻里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和谐,其挽救生命的功效也逐渐显现。
7月28日清晨7时左右,81岁的前虞村村民虞根良像往常一样,骑着三轮车经过古林镇闻江岸葡萄园附近的河埠头时,不慎连车带人掉入水中。当时,68岁的村民唐雪英正在河边洗衣服,她猝不及防,也被撞入河内。此处河水深度大约2米,就在这危急时刻,防溺水工程发挥了关键作用。
当时,家住河埠头附近的村民唐爱娣是防溺水工程中河埠头安全责任员,她最先发现了老人落水,便大声呼救,立刻引来了附近葡萄园种植户虞海波。“我听到有人在大喊救命,就寻声跑去,看到河里有两名老人。”
虞海波连衣服都没来得及脱,扑通一下,跳下河,朝河对岸游去。当虞海波救完老太太,准备去营救老伯时,已经体力不支,而老伯因为过度受惊,紧紧抱住虞海波,危急时刻,安全责任员唐爱娣从河埠头的救生箱内,取出6米长的救生杆,递给了虞海波,将两人拉上了岸。
古林派出所在打造防溺水“民牌工程”中,使一道道聚民力、解民忧、保民安、惠民生的生动场景在古林精彩呈现,也涌现出了一个个暖心故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安装防溺水围栏的费用虽由镇村两级负责,但不少企业和爱心人士都进行了认捐,其中古林派出所的民警、协辅警就捐了54000元,辖区单位宁波振誉卫浴浴具有限公司捐了2万元,市公安局一位姓林的警官特意委托古林派出所代捐2000元……1000余个围栏的安装用电全部接自村民家中,没有一个村民要求收取电费,他们还主动帮助施工人员扛工具、抬架子。
“我们正在主推破小案、办小事等‘新五小’工程,这些案件看似很小,但对派出所民警来说,只要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社会安全和谐的事,都是大事。”戴金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