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

让优质教育滋润每一寸土地

如何通过优质校的辐射力度,缩小城乡教学质量差距,集团化办学是项有益的探索——

    2019年10月23日 14:32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海曙新闻网讯(记者王超 通讯员池瑞辉 周蓉)集团化办学如何避免“集而不团”?集团化办学是否会削弱优质校资源?2017年3月,海曙在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组建首批五大教育集团,不满足于简单的“校校联合”,而是各教育集团深入追求探索深度融合路径,以实现集团化办学的效益最大化。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海曙区优质教育覆盖面逐步扩大,教育的抱团优势也逐步显现,集团化办学已成为我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又一有效模式。

  近日,我们走进广济中心小学教育集团,了解教育集团化实施的成果,探寻集团化办学推动全区教育均衡发展突破点。

  海曙路径

  海曙区在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组建首批五大教育集团,共18所中小学参与,涵盖海曙西片区九个镇(乡)街道。

  海曙区幼儿园第一批教育集团成立,宁波市第一幼儿园、宁波市第二幼儿园、宁波市闻裕顺幼儿园、宁波市海曙区启文幼儿园作为首批教育集团接受了授牌。

  海曙区教育局启动“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民生实事工作,区内9所优质城区中小学校结对帮扶11所乡村学校。

  同步课堂同步学习

  “互联网+教育”共享优质资源

  在一个晴朗的下午,我走进了广济中心小学一年级(3)班的“同步课堂”,蔡婷老师正在给本校和横街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们上一堂关于《认识钟表》的数学课。虽然隔着一块屏幕,但两间教室里的学生却毫无隔阂,全都融入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中,仿佛是在同一间教室。

  “今年5月起,广济中心小学与横街镇中心小学携手开启同步课堂试点,经历了4个多月的‘磨合’,从最开始的生疏,到现在融为一体。”一旁的广济中心小学校长黄铁成告诉我,目前,广济中心小学教育集团的同步课堂做到了同步教学、同步教研、同步评价,越来越多的优秀骨干教师投身到同步课堂中,开课的频率、数量均呈现了井喷态势,每周下午都安排一堂同步课堂,本学期共有20堂课。

  “我看到另一个学校的同学和我们一起上课,人好多,我要把手举得特别高,老师才会看到我!”课堂上,广济中心小学一年级(3)班的孙言把手举得高高的,等待老师提问。像孙言一样,学生们都争抢着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老师们反馈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了不少。

  同步课堂的开展,也带给老师们许多思索。蔡婷老师宣布下课后,视频这头跟那头的同学们异口同声“老师,再见!”这一刻让她感叹不已:“同步课堂的意义不仅仅是教学帮扶,其实它还有互相学习、互助交流、互相促进的功能和作用。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更多可能,开展许多研究。”采访中,广济中心小学参加过同步课堂教学的老师们告诉我,过去备课只需要考虑本校学生的学习情况,现在不仅要“联合”,更要“融合”,把城乡之间的差异、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学习进度的差异都要考虑进去。虽然备课更加辛苦,但是课堂因此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元,学生们的学习视野更加开阔了。

  “技术的革新为我们开展同步课堂提供了机会,我们抢抓未来学校试验区建设机遇,将‘互联网+义务教育’与教育集团化进行融合推进,促进全区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区教育局负责人说,目前,同步课堂在全区五大教育集团内实现了全覆盖,试点开展顺利,逐步步入常态化运行轨道。

  项目领衔名师带队

  深度融合实现

  师生同频成长

  在广济中心小学广济街校区,我看到了一份学校开发的《中华经典诗歌诵读》校本教材,这份电子版教材已经在两个校区使用了两年,由语文教师在课中渗透,学生们通过诵读,诗词积累量日益丰富。目前,纸质版教材已在排版中,计划印刷后在集团内推广。

  伴着师生们的琅琅读书声,在校园的走廊墙上,我看到横街跑马灯、华天小学健康课、广济“小太阳”传统饮食文化等集团各校开展特色课程的相片。黄铁成说,在集团化进程中,广济中心教育集团选择了项目式发展路径,成员校根据自身特色,各自牵头搞一个项目,组成项目库,实现特色课程的深度融合。

  以广济中心小学项目为例,学校以传统饮食文化为突破口,邀请宁波知名餐饮店缸鸭狗联手打造“小太阳传统饮食文化课程”。该课程链接中华传统节日“元宵”“端午”“中秋”和“冬至”,课程集研究性与活动性于一身,倡导综合学习、互动参与,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了解民俗民风,传承传统文化。在今年的端午节,广济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内四个学校五个校区近90名师生共同参与了特色课程,他们在师傅的指导下,完成了传统食品的制作。

  “项目化特色课程深度融合,让更多学校、学生体验到丰富的课程,激发了学习热情和参与度,真正做到了资源融合共享。”黄铁成说,目前集团内各校都孵化了新特色项目,像广济中心小学的原创校本课程micro:bit课程输送到集团内其他三所学校,点燃学生心中的科创火花;经过5年打造的跆拳道项目已经成为华天小学的拳头产品。

  除了项目化课程开发推广,广济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内部还建立起名师工作室,以此带动老师的传帮带成长,让优质师资在内部流动起来,共同强起来。去年9月,广济中心小学教育集团首推“青年教师成长营”,第一批5年教龄以下的数学老师每周都“相约星期一”,在名师工作室导师的带领下开展研训活动。

  在名师工作室的推动下,各学校实现了备课、练习、教研、考卷、德育评价工作的统一。“集团化办学,极大地缓解了校际间优质师资的供需矛盾,并且我们以青年教师成长为主题的传帮带模式,也维护了各学校自身的教学质量。”黄铁成说,适当的交流和适度的师资稀释是应该的也是难免的,这是集团核心团队该担当的责任。虽然骨干教师出去了,但新教师也进来了,吐故纳新是一个学校不断发展的前提。而且,这项工作是有序推进、量力而行的,学校的师资队伍总体上还是保持基本稳定的。

  在推进集团化的各项工作中,广济中心小学教育集团还得到了社会资源的鼎力支持。其中港胞陈敏春先生捐资100万元,设立广济“哲英奖助学金”及“哲英科创基金”,分别用于支持学校的科创活动、奖励优秀学生、资助困难学生,并将该基金用于广济中心小学教育集团的四所学校。

  优化完善顶层设计

  集团化办学

  效果“1+1>2”

  城乡教育要协同发展,农村不能成为短板,广济中心小学教育集团的探索,并非个例。那么海曙是如何布局这一项目,如何推进的?我来到区教育局继续寻找答案。

  “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后,海曙区从原先单一的城市化空间变身为复合型城乡结合格局,地域面积成倍扩展,中小学数量也增加到64所。”区教育局负责人告诉我,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在校区化管理和“名校托管”模式基础上,2017年,海曙在全区义务段学校组建五大教育集团,共18所中小学参与,涵盖海曙西片区9个镇(乡)街道,通过“优质校+新校”“优质校+弱校”“城校+农校”等形式,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力度,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从“名校托管”到组建教育集团,教育规模扩大了,难免会产生“集而不团”的担忧。“让集团化办学产生‘1+1>2’的作用,首先就是要做到办学理念的深度融合,充分输出优质校的管理机制和经验,这是走好集团化办学的第一步。”说着,他打开了一个文件夹,向我展示两年来各大教育集团的探索。

  比如广济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出台了《广济中心小学教育集团章程》,规定广济中心小学为核心成员,华天小学、横街镇中心小学和高桥镇望春小学为成员学校,集团理事会成员由各学校校级领导担任。通过集团化办学机制,广济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内已实现了“教研制度、教研(教学)评价、校本作业、拓展课程、教研活动、备课制度”六个统一。

  要实现师资队伍的深度融合,既要解决教师合理流动的问题,也要关注教师归属感问题,使教师愿意交流,适应流动。对于交流的老师,宁波市实验小学副校长乐静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造血干细胞。两年前,乐静交流到中原小学任职副校长,“跟宁波市实验小学相比,中原小学不仅规模小,师资相对薄弱,老师们和外界的互动交流也比较少,常常是‘各自为战’‘不相来往’。”乐静说,这极大限制了老师们提升的空间。为此,交流至中原小学后,乐静首先将宁波市实验小学的管理机制引入到中原小学。同时,借力宁波市实验小学的师资力量开展两校的教研活动,鼓励学校青年教师积极加入集团的青年教师成长营。经过1年多的共同努力,中原小学的青年教师参加区级的活动和比赛的热情明显高了,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数也实现了零的突破。

  据统计,今年全区参加交流的教师达119名。

  为推进联校教研的深度融合,我区还在宁波市率先推出了学区教师共同体建设,通过集体备课、网上教研、教师论坛、课改沙龙、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等形式,让教师改“单兵作战”为“合力协作”。

  比如,海曙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开展“星荫工程”师徒结对活动,利用各种评选活动增加师徒间磨课交流,提高青年教师业务素养。镇明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引入OTO模式,线上搭建起覆盖全学科、各年级的在线教研平台,分享多年积累建立的教学资源库,线下开展联合教研活动与德育拓展体验,还成立了沈百军、罗树庚、乐伟国三个名师工作室,培养集团学科骨干,全面提升集团师资水平。

  短评(朱尹莹)

  城乡义务教育“齐步走”

  党的十九大报告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主题,明确指出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城乡差异明显,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抓住“牛鼻子”,抬升农村教育“底板”,以“优质校+新校”“优质校+弱校”“城校+农校”,实现均衡配置资源,是海曙集团化办学的初衷。

  成员间“独立性强”的教育集团一经组建,遇到的主要问题便是,如何在“松散”的组合中实现共同发展。海曙一方面通过办学理念的深度融合,充分输出名校的管理机制和经验,另一方面从政策层面上出台了有关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方案,对教师交流的各项政策进行明确,促进了师资队伍深度融合。

  不过,对于集团化办学,海曙仍处于起步阶段,在管理机制规范化方面尚有提升的空间,譬如集团对成员校教师在管理上更多在于“管”而少于“评”。我们期待,海曙教育事业在优质均衡路上迈出更加坚定的步伐,提升群众的获得感。

本文来源:海曙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超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