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讯(记者李叶馨 通讯员徐璐琼)9月27日,全媒体记者寻访初心之旅第二站走进“红色堡垒”横街镇朱敏村,翠竹葱茂间,踏着红色印迹,探寻四明山麓中革命红星熠熠闪烁的故事。
横街镇——这块用鲜血染红的土地,拥有许多以烈士名称来命名的乡村。其中的朱敏村,曾名乌岩村,因纪念在此战斗过的烈士朱敏而改名为朱敏村。
驱车过柘岭隧道来到朱敏村,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村口写着“红色堡垒”四个大字的牌坊。通过牌坊,下车步行,沿着村里民居间的小溪流,路过烈士朱敏被捕的平桥头,就到达了横街镇革命史迹陈列馆。这处陈列馆前身是村民自筹一万元启动资金建设的朱敏烈士纪念馆。陈列馆风格朴素大气,总面积为400多平方米,分上下两层,有展览厅、报告厅、接待厅、休息室等,共投入资金200余万元。
从二楼步入展览厅,朱敏青年时期的铜像立于馆前。朱敏,原名薛家德,上海市吴淞人。1945年初,在上海郁行中学读高中时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下半年,考入之江大学土木系,任支部委员及学生会总干事,积极领导“反内战、反饥饿、饭迫害”的学生运动,因参加学生运动被校方开除后,由党组织指派入上海大厦大学,继续从事学运工作。1948年1月,党派他到四明山浙东临工委任政治交通。不久,任鄞慈县工委直属民运组组长。也就是这个时候,朱敏来到了当时的乌岩村。朱敏当年置白色恐怖于不顾,挨家挨户,访贫问苦,发动群众,先后组织穷人翻身会、挑脚工会、竹器工会,开展减租、减息、抗丁、抗粮斗争。在工作中他和村民一起吃住,还帮着下地干活。村民送来物资,朱敏自己掏钱买,村民们很信任他,亲切地称他“朱敏同志”。1949年2月24日,朱敏在翁岩平桥头与国民党浙保相遇,不幸被捕。在狱中,朱敏等四位同志经受了酷刑,毫不屈服,严守党的秘密。同时,他向匪军做了大量宣传工作,及时把情报送往党组织。同年3月31日,朱敏和萧章、陈辉、徐角方同志被活埋在余姚中村,时年还不足20岁。
朱敏等几位烈士牺牲的消息传来,村民们悲痛万分。1949年5月,宁波解放。村民们自发制作四口棺材,前往四位烈士牺牲地,将烈士们的遗骸起出,为烈士收殓。为悼念烈士,弘扬革命传统,解放后,乌岩村命名为朱敏村。
小时常听祖辈讲革命历史故事的毛岩峰,始终对那段历史和为革命奋斗的志士充满敬仰之情,纪念馆建成后,义务承担起馆内的讲解工作,“角角落落看一看、摸一摸,觉得安心。”毛岩峰说,“先烈们的革命精神要永远传承下去。”虽然纪念馆建成以来,陆续有几位老人过世,但总有人主动接班,承担起义务讲解员的工作。
听着朱敏的故事,再往馆里走,墙上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一段段鲜活的历史,仿佛又将记者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馆里陈列的内容涵盖横街镇三个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横街的新时期),展出了一大批在此地献身的英烈照片与史迹事迹。除了朱敏烈士的事迹,还有陈爱中、夏苗等一大批英雄儿女的事迹介绍,烈士雕像,实物展示。
虽然陈列馆藏于山林之间,但其红色信仰却在代代流传中,愈发明艳。目前,该馆作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宁波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许多人专程从上海、广东过来缅怀瞻仰。
在朱敏村党建公园内,还有一个“朱敏亭”,记述朱敏短暂的光辉战斗,毛岩峰还写了一封对联铭刻在两边的石柱上——群山环绕,万竹低舞哀忠魂;红色古堡,烈士傲骨贯长虹——寄托了革命老区人民对烈士的崇高敬意和深深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