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崔宁 通讯员石婉羚)进入鄞江镇建岙村,层峦叠嶂迎面而来,青山掩映之下,鄞江镇梅园革命史迹陈列馆静静坐落其间。风动林海,顺着青石台阶拾级而上,仿佛与峥嵘革命岁月并肩而行。一抬头,历史中的潮起潮落便浮现眼前。
“建岙村,两边是山,中间一条路,一条溪坑,路是新中国成立后修的……”面前,“建岙女儿”唐亚凤用她的“招牌土话”,亲切而生动地讲述着关于建岙村的革命历史。梅园革命史迹陈列馆曾是中共鄞西区委、鄞县(鄞奉)县委、四明地委机关的驻地,最早一批地下党员以教书为名在此开展党的工作。
位于四明山脚和平原交界地带的建岙村,三面环山,地形狭长,易守难攻,利于游击作战,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40年秋,中共鄞县县委决定将工作重心从城区转移到鄞西梅园沿山地区,自此拉开了鄞西抗日根据地的序幕。1941年4月20日,宁波沦陷,日军蹂躏樟溪、鄞江两岸,盘踞鄞县四年有余。地下党员一开始只能在当地百姓家中设立活动点,在百姓的掩护下秘密开展活动。1942年5月1日,中共鄞县县委成立抗日武装组织。1943年8月,鄞县县委配合浙东主力“三支队”,一举将郭青白部队逐出鄞西。从此,鄞西梅园地区成为抗日根据地,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革命基础。1991年,鄞县县委、县政府在紧靠建岙小学处建立鄞县革命史迹梅园陈列室。2013年进行改建提升,2015年梅园革命史迹陈列馆竣工开馆。总占地面积1700多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800多平方米,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展示、烈士蜡像等方式集中展现了那段革命岁月。
走在陈列馆里,每一个名字都倾诉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每一样老物品都见证着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抗日民主人士边春甫,为地下党培训干部、提供粮食和资金,千方百计改善村内基础设施;“抗日根据地第一位女乡长”陈晓云一心为公,发动群众,牺牲时年仅34岁;【下转第4版】【上接第1版】主动送子参军,接力护送伤员,开展“二五减租”搞生产自救……一批批为地下党员提供保护的普通百姓亦同样令人动容。“建岙妈妈”钟仁美不仅送子加入革命队伍,而且能言善辩、巧妙周旋,在白色恐怖期间成功掩护革命干部。在粉碎日、伪、顽联合围剿中,中共鄞县党组织发挥抗日武装作用和人民战争的威力,夺取了抗日战争和反抢粮斗争的胜利,巩固和发展了根据地。
青山有幸埋忠骨。如今,那些革命烈士的名字被定格在陈列馆的墙上,仔细一看,大都不过20来岁,竟是如此年轻!也正是这一个个前赴后继地投身于革命事业之中的年轻身影,赋予了后人从此难以忘怀的初心故事。如今,鄞江镇梅园革命史迹陈列馆不仅是宁波市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宁波市示范性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红色廉政教育基地。去年4月,鄞江镇以梅园革命史迹陈列馆所在的梅园片区为主阵地,盘点整合红色资源、农旅资源,打造“红拓”(红色拓展)、“红课”(红色课堂)、“红餐”(红色便餐)、“红宿”(红色民宿)四位一体的组织生活学习体验综合体。以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将红色基因完整保存、代代相承,使那四明山革命老区的红色记忆与革命精神,温热地跳动着。